第338章 进度80%的战争大片

    第338章 进度80%的战争大片 (第3/3页)



    至于英军的演员则是在香港找了一批欧美军迷,由于包吃包住还给不低于香港的片酬,不少混的不得志的欧美港漂,也屁颠屁颠的到内地当起了群众演员。

    电影的唯一投资方新创业影视娱乐公司,对于电影的要求,超过了这个年代华人导演执导过的任何一部电影。无论是香港擅长商业片的导演,还是国内擅长主旋律电影的导演,都没有拍过这种纯粹以战场上是视觉冲击作为卖点的大片。

    包括国内八一制片厂的那些军旅战争片,大部分篇幅都用在人物刻画上,具体战斗过程往往都是很短暂,大部分仅仅是吹个冲锋号,一群战士呐喊,占领阵地,战争结束。想要把更多细节刻画出来,一方面是技术不够,另一方面就是资金不够。

    而《鸦片战争》则是用了最好的摄影器材,与此同时,资金规模也是上不封顶,唯一的要求,做出一部刷新华语战争片标准的史诗级大片。

    所以电影为了把最好的场面拍出来,不惜成本的尝试不同角度拍摄,最终选择一些最好的镜头和场景。

    这里面胶片的耗费都是无所谓的,关键的是爆破之类的都是不要钱的搞。即使八一电影制片厂派来的道具组和爆破组都不由对雇主的财大气粗感觉到麻木,要知道,《鸦片战争》爆破耗费的成本,已经够八一厂拍十部战争大片了!

    “林先生,电影大致上已经拍摄了80%了,现在主要是一部分战争场面还未达到要求所以进行补拍。”李翰祥向林棋解释说道,“按照进度,明年上半年彻底杀青。后期制作还需要打磨一段时间,大概要到86年西下半年才能上映。”

    林棋点了点头说道:“好!慢工出细活,这部电影最终是要给全世界的观众看的。文戏和剧情太复杂,要深入了解历史,估计观众是没有耐心的。只有战争场面上下功夫,这才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看懂的共同语言!”

    世界上有太多的历史文化,但即使本国的观众,有耐心了解本国的历史都是小众了,更别说的全世界的观众。所以,历史战争片,历史方面不能太细了,只能概括浅白一点。而战争场面,则可以大书特书,这方面全世界不分民族国家语言文化,都是能理解的。

    所以,那些小众的电影,可能在历史、人性等等方面下功夫,但是大卖的电影则可能是在刺激观众情绪的场面上功夫,而不追求让观众深刻的了解历史或是什么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