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

    第三百九十六章 跳跃发展的十年 下 (第2/3页)

场。

    庞大的殖民地市场为英法两国提供了庞大的工业市场,大量的本土工业商品通过远洋运输,进入殖民地,然后以垄断性的姿态大肆倾销,最终获取极为可观的经济利益。

    后发工业国家在完成工业革命之后,本土的工业市场已经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要,因此必须走向扩张海外市场的道路,这也是二十世纪初,美国、德国等后发工业强国挑战英法殖民秩序的主要原因。

    和德国、美国相比,汉国目前的工业化水平,还没有达到本土市场饱和的程度,但是在第一个十年发展规划即将完成时,面对本土工业产能突飞猛进般的扩张速度,提前筹划本土产品未来的海外市场布局,已经是一件摆在政府眼前的要事。

    年代后期,英国人托马斯通过向衬有白云石的贝塞麦转炉中掺入石灰的方法,解决了含磷铁矿石的脱磷问题。

    这一技术突破使得广泛利用含磷铁矿、提高钢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有了可能。

    1879年德国人破解了托马斯发明的钢铁冶炼方法,并且将其应用于本土钢铁冶炼行业,

    年代初期,得知托马斯冶炼法在欧洲诸国间的传播和扩散,

    汉国政府对这一最新技术成就作出了迅速反应。

    月,由汉国驻德国公使馆牵头,汉国钢铁联合体迫不及待地将这一技术引入了汉国,汉国的钢产量由此而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次年,汉国生产托马斯钢1782吨,贝塞麦钢1.1万吨。

    到1889年年初,受到大办铁路的影响,

    汉国本土的粗钢产量达到每年24万吨的规模,生铁产量达到每年31万吨。

    同一年,世界粗钢产量达到1000万吨。

    美国以402万吨居世界首位。

    英国排在世界第二,产量增加到353.6万吨。

    德国以201万吨紧随英国之后,名列世界第三。

    法国虽然排在第四位,但产量仅有70万吨,与前三强差距甚大。

    俄国产量缓慢增长到37.8万吨,保持世界第五的位置。

    而汉国粗钢产量排在奥匈帝国、意大利之后,排名世界第八。

    本土钢铁产量大跨步迈入世界前十的行列,本土铁路总里程由公里长,增长至6000公里,而化工、电气、内燃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代表型行业,更是在汉国得到跃进式发展。

    大化工战略是十年发展规划的重中之重,立国二十一年,跳跃性发展十年,大化工行业已经成为汉国大工业领域成长最快、最为国民骄傲的民族产业。

    高分子化工分支领域,

    本土科研人员将硫黄与天然橡胶混合加热,制得性能较好的弹性材料,

    应用于自行车充气轮胎及其他橡胶制品,用途甚广。

    1887年,利用固特异技术和引入的拉丝技术,汉国化工学会在新京建立第一座人造丝工厂。

    煤化工分支领域,

    1883年2月,汉国科学院成功地在扬州建成了有化学品回收装置的焦炉,从煤焦油中提取了大量的芳烃,作为医药、染料等工业的原料。

    感光材料领域,

    1884年,由长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