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

    第四百四十六章 失孤幼童移民 (第2/3页)

  距离拉普拉塔入海口不远,松江府近海港口所在地,为了安置、转移数量庞大的移民,当地政府在港口方圆二十公里范围内,建造了总计十余万栋独立砖瓦房,并且配备有足够一次性接纳20万移民短暂居住、修整所需的生活、医疗物资。

    吸收华人移民是和鼓励生育、兴办教育、发展工业并列的基本国策,

    汉国政府大力吸收、安置华人移民,不仅是出于本土发展所需,更是出于对民族、国家的道义和责任。

    看着船上走下来的一个又一个四五岁、七八岁的孤儿,看着他们怀抱着更加稚嫩的弟弟、妹妹的害怕、恐惧神情,但凡一个有良知的热血青年,都不会放手不管。

    汉国皇帝对于救济、抚养大陆失孤幼儿是出了名的重视,而那些刚刚从军事院校毕业,以普通水手的身份进入远洋运输船队进行一年实习期的海军青年军官,更是把皇帝的教导、理念当做信仰,每次跟随移民船队返回后,都仿佛成了打了鸡血的斗士,一个个热血激扬,浑身上下充满了用不尽的劲头。

    按照陆海军那群青年军官的说法,这个叫民族责任感、叫做赤诚的爱国心,在他们眼里,每一个迁移到南美本土、失去父母的华人孩童都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看到他们移民之初的可怜模样,他们心中即难过、自责,也更奋进、热血!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失孤幼童是遭受苦难的一代,青年军官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崛起奋进,他们不愿意看到失孤幼童经历过的事情在他们后代的身上重演!

    松江港海军军事基地青年军官日常挂在嘴边的话出现在脑海中,汉国兴和造船厂副厂长牛尚周起初并没有太过深刻的理解,但是在亲眼看到一个个失孤幼童害怕、无助的眼神以及他们糟糕的身体状态后,牛尚周的心情也产生了剧烈的变化。

    牛尚周(1861年生,第一批留美幼童)出生于南方富裕家庭,少年时便按照清廷指令,到美国留学。

    因为少时离家的缘故,牛尚周对于故乡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了解的并不多,后来,1881年,留美幼童计划中止,牛尚周与徐之宣、邝荣光、谭耀勋等人接受汉国招揽,相继返回南美本土,之后,又经历五年留德学习,1887年再次回国,被派遣至兴和造船厂工作,由此,与兴和造船厂附近海军基地的青年军官们接触渐久,牛尚周对清廷落后统治的根本原因以及远东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也越来越深。

    而直至今天,因为李明远和数名中央官员要来兴和造船厂视察5000吨轮船的建成工作,牛尚周和厂长童隆福、舰船技术顾问托马斯•比利亚尔等人亲自到港口迎接,借着这次出来的机会,牛尚周才真正体会到了那些海军青年军官目睹一个个失孤幼童时的真切心情。

    临近兴和造船厂近海船坞方向,一个个蓬头垢面的孩童穿着明显是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