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发展中的难题

    第五百五十五章 发展中的难题 (第2/3页)

    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轻工业也在政府的引导下,不断向民营和私人企业发展。一大批资本家和开明绅士从李天一和政府手中购买下工厂或是专利,开始进入了轰轰烈烈的民族工业发展之路。

    而且西北政府为了招揽更多的资本进入市场,还在各地集中成立了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并出台了低税收,低租金,给予低息贷款等一系列的优惠扶植政策。相比起国民政府不断压榨勒索资本家的贪腐作为,西北的这些举措一下子就将全国的资本吸引过来,甚至连很多江浙的财阀和外资企业也纷纷进入西北来设立工厂投资。

    工农商业的快速发展,让西北政府迅速崛起的同时,也不免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那就是本来地大物博的北方地区,竟然因为快速发展,陷入了短时间的用工荒。

    尤其是刚刚收复的东三省,那里因为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受教育普及率高等原因,已经被列为未来北方乃至全国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大量的沃土需要耕种,大批的工厂缺少工人,大批的基础建设需要劳动力。

    可南方的国统区和苏区,又因为双方的战乱封锁和消息闭塞,让一大部分富裕人口无法向北方迁移。这就造成了南方人多吃不饱,北方活多人不够的局面,这也是李天一要向日本政府招募劳工的真正原因。

    刚开始西北的想法是对南方各省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无以为继的穷苦百姓到北方讨生活。可他们低估了那里的封闭和战乱的时局,据说国G两党都在有意封锁消息,不愿意自己地区的人口大量外流。

    而且就算有壮劳力愿意来北方谋生,也很多都在路上被国军抓了壮丁。至于全家迁徙更不可能,没有政府的统一协调安置,百姓手里的那点口粮根本无法让他们到达西北,往往在路上就能饿死大半。只有四川,两湖等临近省份的百姓,才会有跑过来的机会。

    面对这一问题,李天一提出了两步走的策略。一方面裁撤掉一批刚刚收编,战斗力不强的旧军队和超龄老兵,给予这些官兵相应的安家费让其退役,鼓励他们回家支援经济建设。

    另一方面,通过上海的青帮和海外致公堂等,从南方及海外华侨中大量招收熟练工人和技术人才来北方发展。就是靠这样的措施,西北政府用了短短3个月时间,就裁撤了原义勇军、晋系、奉系和韩复渠等部队近20万人,同时还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劳动人口。

    日本投降后,西北军加上原来的抗联和各系投诚的军队,一下子就超过了150万大军。面对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