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宝鋆

    第三百一十六章 宝鋆 (第2/3页)

自己上折子会引发什么后果都不知道。陈鸿和张之万则必然是知道内情,或者干脆就是参与谋划的人。因为杂务科已经查出来了,被丰升阿杀的那一千人,就是他二人之前筹办的团练。但也不好肯定,因为当初和他们一起办团练的还有一个焦佑赢,这里面有没有焦佑赢的影子也是不好说的事。

    至于吴存义则是被冤枉了,这位府尹大人最近一直身患重病,差点没死了,根本没有理事的能力。顺天府也一共只有一百多名差役,根本凑不出三百人来围攻果兴阿的府邸。实际去过固安的顺天府差役只有三十余人,没有一个是吴存义派出去的,至于其余的人,则肯定是一些人假扮的。不过顺天府参与过固安事情的差役,后来全都被灭了口,死无对证,也查不到那些假冒之人是那里来的了。

    至于咸丰杀的那个姜波平,还真是个关键人物,果兴阿这边的情况和罪证,都是他提供给翁同龢几人的,最开始撺掇几人上奏的也就是他。果兴阿去河西务冒充过黑社会,修理过这个姜波平,两人之间算是有私怨。姜波平如果只是收集果兴阿的罪证,找人告果兴阿的状,那是正常的事。但是假冒顺天府的差役围攻果兴阿府邸,调兵攻击固安城,这就绝不是他一个巡检能有的能力了。

    号称无所不能的杂务科足足查了一个多月,直到过年之后,才给了果兴阿一个答案。事情的起因的确是报私仇,但是要报仇的不止一个姜波平,还有姜波平的主子宝鋆。果兴阿当初因为姜波平扣了他的机器和枪械,差点拆了河西务,不仅得罪了姜波平,更是得罪了姜波平背后的宝鋆。虽然果兴阿只是拿回了自己的东西,但是无论姜波平还是宝鋆都把那次的事,视为对自己的最大冒犯。事后姜波平就利用自己的财力,买通了几个言官,准备报这一箭之仇,但却都背宝鋆给压了下来。身在中枢的宝鋆知道朝里有肃顺护着果兴阿,一些不痛不痒的小事,根本动不了果兴阿的,所以他选择了隐忍。这一忍就是大半年,宝鋆自诩抓到了果兴阿的死穴,这才让姜波平出面串联,发起了这次对果兴阿的连环攻势。

    不过宝鋆说到底也就是个有能力的文人,而且因为一直没有治理国家的经验,思维还僵化在四书五经的概念里,多少有些书生意气了。他觉得自己找到果兴阿各种不法的证据,其中还有涉及谋反的情事,只要上奏咸丰就一定能治死果兴阿。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果兴阿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选择了兴兵反抗,直接把暴走的咸丰给逼成了乖宝宝。宝鋆那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脑子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大臣对抗君主的画面,所以他的精细布置,还是棋差了一招。

    固安的事也都是宝鋆设计的,不过出了很大的纰漏。宝鋆只给了下面办事的人一个思路,要果兴阿家里的重要亲属在品行道德上犯点大事,一来可以抓个人质威胁果兴阿,二来可以进一步在朝堂上攻击果兴阿治家不严。中国弹劾人讲究个立体全方位,不仅要证明你工作上有问题,还要说你品行道德上就是个大坏蛋。因为果兴阿常年在军中,很难找到道德上的问题,所以只能在他家的亲戚上下手。所谓蛇鼠一窝,你家里人都是大坏蛋,所以你也好不了。

    攻击一个人的品行道德,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男女问题上下手。果兴阿家的亲戚和果兴阿同辈的基本都在军中,最小的齐布琛兄弟俩,也被果兴阿给押到教导队去了,剩下的便是上一辈和下一辈。上一辈的惠扬是果兴阿的叔叔,他即便怎么样了,也该怪果兴阿的玛法(爷爷)教导不善,而不能怪果兴阿,毕竟没有侄儿管叔叔的道理。因为实在没有合适的人,所以才在下一辈里选择,惠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