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中立

    第三百三十九章 中立 (第2/3页)

,乖乖的滚到北大荒去,为大清收复失地。对于果兴阿的表态,肃顺非常满意,特别痛快的保证会履行咸丰的承诺。果兴阿的战力太强,他们也没办法快速的干掉果兴阿,只能把果兴阿远远的赶开,就当是花点小钱买个太平。果兴阿去了苦寒之地还要与老毛子拼杀,朝廷却可以慢慢恢复,将来再对果兴阿徐徐图之也就是了。之后两人便只是喝酒,没再提过一句政事。果兴阿最后还是喝多了,他趴在肃顺的身上,嚎哭了好一阵,才被人搀扶着离开了。

    奕欣祭奠完了咸丰便准备回京,当然回京之前他除了与八大臣磨磨牙之外,也特意来看了果兴阿。军营里的践行宴有点干巴巴的,果兴阿居然按照大丧的标准,弄了一桌子的糙米饭、老豆腐,吃的奕欣腮帮子直疼。当然奕欣也不是来吃饭的,这次他是来加码的,只要果兴阿肯站在他这边,除了山东,他还愿意再给果兴阿一个江苏。果兴阿的反应则很平淡,只是又把对肃顺说的话又说了一遍。无论是谁当政,只要履行咸丰对果兴阿的承诺,果兴阿就不会闹事,而且愿意在各派系中保持中立。这是果兴阿与皮润民、邹德归商量好的,朝廷各派相互牵制,才是对果兴阿最有利的局面。而且果兴阿自己也想到了一个别人不知道的点,那就是辛酉政变之后,两宫太后与奕欣也不是同心同德,他们也会相互牵制。

    又被果兴阿婉拒了的奕欣,一点也不丧气,反而非常的高兴。只要有两宫首肯,有大义的名分在手,以奕欣目前的能量,绝对可以收拾了八大臣。既然果兴阿表态愿意保持中立,奕欣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若是果兴阿以强军突然出来搅局,奕欣还真的有些忌惮,虽然胜保、僧格林沁等人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但毕竟谁也没有战胜果兴阿的把握。

    奕欣走了,果兴阿也依旧的消停,八大臣和两宫似乎渐渐的归于和睦。可就在这一片祥和的时候,那封要命的奏折被送到了承德。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上了《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公然否定咸丰的遗诏,要求两宫垂帘亲王辅政。

    董元醇,河南洛阳人,咸丰二年授翰林,十年改御史,大学士周祖培是他咸丰二年会试时的阅卷总裁,按官场的规矩,董元醇就算是周祖培的门生。他虽然身为御史,身份贵重,但是和赞襄政务大臣比起来,也就是个小角色。按常理他是没有理由来挑战赞襄政务王大臣的,不过他有周祖培这个老师,一切就都不同了。

    周祖培在与肃顺同掌刑部的时候,肃顺很瞧不起周祖培,几乎到了一点面子都不给的地步。不但常常讥刺周祖培是“老八股”,而且还当着周祖培的面,故意把他在文件上已经签署的意见一笔划掉。让周祖培以堂堂“相国”之尊而颜面丢尽,却又毫无办法。因而从感情上来讲,周祖培可以说与肃顺已经到了不共戴天的地步。所以当周祖培听到关于皇太后与恭王有垂帘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