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权利的初始

    第三百八十六章 权利的初始 (第2/3页)

兴阿就与皮润民、邹德归等人,设计好了对关外的管理模式。乡镇政府体系当然要构建,但是一时肯定撑不起这么大的摊子,所以果兴阿搞出了生产建设兵团制度。简单来说就是把两个吉英的二团,和在京城收编的吉林籍新编团的政工干部比例调到最大,做到每个班都配有一个政工干部,保证果兴阿对所有士兵的绝对领导。然后再把这两个团全部打散,一个村一个兵,一个乡镇一个班,一个县城一个连,一个地区一个营,借力于传统的八旗制度,用士兵和军队来管理地方,这样一个团就能管住半个省。士兵们管理地方的能力方面肯定有问题,但是他们在军队里学了非常多的东西,可以教老白姓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应急处理一些小病,稳住地方肯定不成问题。而且这些士兵经过了大半年的训练,执行命令这一点绝对没有问题,可以保证果兴阿的命令快速分解到地方,并且严格执行。在架构缺失,人才不足的条件下,用他们应急也是非常好的办法。

    但是这些士兵的出现,打乱了各地原有的权利架构,佐领和世家们的权利和财富都受到了损害。面对近三万人的大军,这些地方豪强是没有勇气呲牙,但是他们敢抱着果兴阿的大腿哭,声声抽泣都在控诉着果兴阿断了他们的活路。果兴阿有心搞土改,直接连他们的小老婆都给分了,不过毕竟初来乍到,玩得太过火了影响不好,天天平叛肯定会耽误果兴阿改革的进度,所以与皮润民等人商议之后,果兴阿给出了一个优厚的条件,来赎买这些佐领、世家的权利。

    首先是这帮人的俸禄果兴阿照发,朝廷曾经给他们的待遇也就是俸禄,果兴阿照样给,而且果兴阿给的分量足,绝对不会缺斤少两。有这一条,这帮常年吃野味啃蘑菇的“富人”们,就全都成了果兴阿的拥护者,不过他们还是有点舍不得,毕竟原来自己佐领下的几百人都听自己调派,今后他们家里的下人可就不够用了。幸好果兴阿还有第二条,就是这帮人以后都不用再住在乡下了,村里的进城,县城的跟果兴阿进省城。果兴阿不但会在城里给他们安排大宅院,还会按照他们辖地的大小,一次性给付他们三十年的收益。这招果兴阿是从前世的模范拆迁办学来的,只要这招一出,无论原来多顽固的钉子户,立马就会成为拆迁的坚定拥护者,谁拦着拆迁他们就会跟谁急,一夜暴富啊!

    如果是刚起家的时候,果兴阿宁可杀光了这帮人,也绝对不会出这份钱,因为他也不富裕。现在可不一样了,不但有朝廷的一千万两,智远、陈三河、马三也都是捷报频传,在开始搞重工业之前,果兴阿可是妥妥的有钱人。带着一大帮准备当城里豪门的佐领走向吉林的时候,果兴阿忽然想到了一件事,自己干的这些事好像和明治维新有点像,日本的明治政府也是这样赎买大名和武士的俸禄的。日本的大名们后来都成了资本家,自己的这些佐领们呢!不过果兴阿很快放弃了自己的幻想,因为他的坚定拥护者们,正在拿他刚给的钱赌博。历史的评价是客观的,这些常年依附于八旗供养体制的人,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寄生虫,他们已经丧失了居安思危的能力。不过还好有被果兴阿用马哲、毛概洗脑了半年多的皮润民,他还没有放弃,他也看不上这些人,但是只要有适当的教育和引导,皮润民相信他们还不是无药可救的。

    果兴阿带着严重缩水的部队到了吉林城下,前任吉林将军景纶已经带着吉林将军下辖的数十号大员出城十里相迎,两人好一番的虚情假意。景纶眼里果兴阿就是个嚣张的藩镇,果兴阿则对景纶的印象十分单薄,除了这位老兄经常把名字在景淳和景纶之间改来改去,啥也不知道,所以撑场面的寒暄基本全是废话。入城拜印之后,景纶也没什么话好说了,他早就在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