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南京光复

    第四百零五章 南京光复 (第2/3页)

郑奇峰很想要钱,但是只同意归还补给船和小型战舰,七艘主力舰说什么也不肯还。而且可以归还的十几艘中小船,郑奇峰也要了大价码,几乎等于是朝廷又把这些船又买了一次。文祥本来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种结果的,哪怕到长春去闹,也得让果兴阿至少还三艘主力舰给朝廷。但是这个时候却出了一件天大的喜事,让文祥不得不接受郑奇峰的提议,竭尽全力安抚果兴阿,甚至还要拉拢果兴阿,提醒果兴阿不要忘了,他自己依旧是一个旗人。

    这件让天下震动的大喜事,便是天京陷落或者说南京光复,如附骨之蛆一般折磨了大清帝国十数年的太平天国终于消停了。中国精神错乱者中取得最大成就的神人洪秀全,终于死在了南京城里,而且成功的变成了曾国荃表演行为艺术的道具,被挫骨扬灰彻底的回归了天地。

    大清的高层们对于太平天国的完蛋,是弹冠相庆,但是站上南京城头的曾国藩也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这事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南京是明朝的首都,对于有反清复明思想的汉人来说有特殊的意义。曾国藩在江南深孚众望,万一有人鼓动,让他在南京做个朱元璋第二,可就是大清塌天大祸了。其二,咸丰在世的时候曾经说过,复江宁者王。这句话就是一句表达心情的话,根本不值得当真,可正是这句话让咸丰的后继者们十分的被动。为了抵消这句话的问题,他们不得不去想无数的办法来补救。

    最开始朝廷计划让一位宗室亲王挂名统兵去克复南京,这样如果打下来了,功劳也是宗室贵族的,封不封王的根本无所谓。但是太平天国战争的残酷性远超以往的任何战争,别说宗室亲王了,本事一般点的八旗子弟都不敢去南边送死。后来朝廷想到了果兴阿,假如是果兴阿带兵南下解决了南京,朝廷给一个旗人封王,也体面一些,而且可以激励更多的下层旗人。可惜果兴阿发展的太快,与咸丰、奕欣、肃顺之间的纠葛也太多了,最后远走北疆,也和江南的事没了关系。江南的事彻底只能依靠曾国藩等人,朝廷便开始致力于挑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关系,希望让他们相互牵制,不会成为果兴阿一样的藩镇。

    不过太多的事情是不会按照计划发展的,曾国藩并没有按照朝廷的设计与左宗棠、李鸿章共取南京,而是曾九一个人就杀进了南京城。然后事情就尴尬了,曾国藩现在克复南京,按道理该给他封王了,但是曾国藩麾下数十万大军,兵骄将悍,若是给他封了王,他又占据了南京这么重要的地方,后面可实在是太危险了。

    朝廷很想相信曾国藩的忠诚,但是曾国藩的实力太可怕了,湘军是眼下中国仅次于果兴阿东北军的第二大军事体,除非果兴阿肯出面,不然天下几乎无人可治。而且果兴阿对曾国藩仅是军事占优而已,两军毕竟没有真的动手打过,果兴阿比曾国藩强多少还真不好说。而且曾国藩在地理、政治上比果兴阿强了不知多少倍,曾国藩若是在南京登高一呼,喊出夷夏大防,号召天下汉人驱逐鞑虏,搞不好连果兴阿都能一勺烩了。所以朝廷对于曾国藩不得不防,就像当初的果兴阿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