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兰芳

    第四百一十三章 兰芳 (第3/3页)

总数达到三十六艘,排水量近十万吨的庞大舰队。主理这次改变的海军司令博敦,只有一个主导思想,那就是在不太惹眼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削弱北方舰队,让边昌狄这个混蛋,以后再也不能在自己面前得瑟。

    因为北满州已经公开自治,而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所以英法等一等列强均在长春设立了领事馆。而且因为北满州国务卿邹德归,远比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那帮官僚靠谱,长春的各国领事全部与北京的公使平级。当然也有一个另外,那就是美国。联邦政府和邦联政府在长春设立的都是公使馆,而且长春公使的地位要高于北京的公使,联邦公使蒲安臣干脆就是从北京搬来的。所以北满州总理大臣皮润民亲自出面与各国领事、公使商讨南进问题,是非常的方便的。

    英国人的态度很好,他们完全赞同北满州加入到殖民俱乐部之中,不过有个前提,有英国人的地方满洲不能去。关系相对亲密的满洲和英国,很快就达成了一致,而且签订了一份友好开拓条约,原则就是互不侵犯,先到先得。法国人没有英国佬那么好说话,他们的态度就是不表态,你们满洲人爱干嘛干嘛,但是惹到我就开战。美国的态度就两极分化了,联邦政府是坚决反对,同时要求北满州立即停止向美国输送军火。邦联政府则坚决支持,不过要求北满州政府加大军火输送的力度,最好能直接派兵参战。两边打的正热闹,也就是口头表示一下而已,任何实际作用都没有,所以北满州政府直接忽略了他们的意见。

    到是与北满州关系最差的俄国领事的态度有些奇怪,俄国领事马列维奇非常支持北满州政府南进,就差鼓动北满州政府去和英国人争夺澳大利亚了。看着北满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俄国在远东地区压力山大,北满州的铁路已经修到了瑷珲和抚远,伯力甚至是伊尔库斯克却还只通马车,果兴阿若是北上收复故土,俄国人怎么扛得住。所以老毛子迫切希望满洲军南下,最好和英法这样的大国因为殖民地冲突起来,陷在南洋回不来才好。

    各国都没有有效的意见,果兴阿的胆子就大了起来。南洋是宝地,而且南洋的华侨可是北满州建设的出资人,果兴阿很有义务让投资人们看看投资的收益。不过出兵之前果兴阿还要干一件事,那就是给军队改名字,果兴阿费了牛劲搞出来的东北军,根本就没有人认。无论是外人还是自己人,都习惯性的称呼果兴阿辖地为满洲,称呼果兴阿的军队为满洲军,果兴阿自己再扛着就没意思了。所以果兴阿决定顺应潮流,正是将拗口的中华清帝国满州东北部地区国防军,更名为中华清帝国满洲国防军,简称满洲军。毕竟东北军都是后世的称呼,张学良时代都还叫奉军,地名这种事,果兴阿是没办法的,不如顺应大家的习惯。

    名字也改完了,渤海舰队和运输补给船也都准备完毕,北满洲海军正是踏上了征程,准备去南洋大干一场。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南洋的事与他们想象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