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恭王党的瓦解

    第七百二十八章 恭王党的瓦解 (第2/3页)

委一下就是了,奕欣这么上心,分明是挟洋自重,挟果自重,以便揽权。所以慈禧和慈安一定要寻找机会打击恭亲王,让朝廷上下都知道,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才是清王朝的最高主宰。其他人,包括劳苦功高的恭亲王在内,都不过是她们驱使的臣仆,都必须向她们效忠。

    奕欣管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自然而然的与外国人和北满州接触的机会便多,这是职责所在,他与各国关系僵硬才叫失职。凭良心说,奕欣未尝没有固势自保的心思,但主要还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超越职责的交往,奕欣也干过很多,不过他也是为了国家。办洋务,发展工业,不和外国人及北满州交往,他奕欣自己可变不出机器来。

    奕欣大力任用汉人,其实也和办洋务、兴工业有关系。儒家学说、孔孟之道,都是汉人发明的,他们自己自然也就学的更加透彻一些。所以汉人官员们,面对汹涌而来的洋玩意儿,虽然不欢迎,但排斥的也不是特别厉害。一代大儒曾国藩,更是到处宣扬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奕欣办洋务,必须要地方上的支持,这些汉人官员自然就成了首选。

    八旗入关以来,旗人们倾心汉化,经史子集、繁文缛节,该学的不该学的,全都学了个遍。但这临时恶补和千年传承的底蕴毕竟不同,八旗子弟们学会了骨架,却丢失了灵魂,成了一群穷讲究的书呆子。朝廷里排斥一切先进东西的老顽固,旗人是汉人的好几倍,而且带头的全是旗人。动不动就把祖宗成法,圣人教化搬出来,口口声声的以夷变夏。这帮脑子短路的家伙早就忘了,八旗的祖宗成法,应该是采蘑菇和打猎,哪有什么圣人教化。所谓读死书,死读书的,就是这帮大傻子。眼望世界,明晰国际情况的奕欣,自然看见他们就头疼。尤其是八旗书生的优秀代表倭仁,奕欣看见他就不烦别人。

    奕欣做的事不算错,而且的确是为了国家好,但是权利斗争,从来不问对错。大清朝不搞洋务,一时半会也亡不了,所以慈禧和慈安并不在乎奕欣的努力,反而很在乎奕欣的势力。按照两宫太后的部署,同治亲政之后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打压奕欣。碍于奕欣的滔天权势,眼下还不能做的太过火,但也要竭尽所能的敲打他。

    按照原计划,奕欣还能过几个月的舒心日子,然后才会遭受从御史弹劾开始的一连串打击。不成想今天同治抽风怼上了果兴阿,一切的计划都被打乱了。临场发挥能力很好的同治,突然就给奕欣来了个措手不及,完成了对奕欣完美的一击。慈禧和慈安躲在乾清宫里,便是给同治托底的,以免这位不良少年玩脱了。不成想,同治的尺寸和火候掌握的非常好,不但压下了奕欣,而且非常完美的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新官上任三把火,小皇帝这第一把火烧的非常漂亮,两宫也就没必要再出来了。

    事情若是到此告一段落,不过是大清的又一场权利斗争而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