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和春的麻烦

    第五十一章 和春的麻烦 (第2/3页)

多少次恭王爷。朝廷如何看,恭王爷如何看,我又该如何自处啊!”和春恨死了没事找事,给自己添了大麻烦的果兴阿。

    “恭王爷会认为军门公事公办,而且不畏强权是个可大用之人。朝廷也定然认为军门忠君爱国,且不计个人得失。就算将来军门有一万件不是,只要有了今天这一件事,就足以表明军门对于万岁爷的忠爱之心。”萧盛远还在翻看着奏折。

    “请萧先生赐教!”和春在官场揣摩上还是很看重萧盛远的意见的,萧盛远必然有他的道理。

    ““赤膊白刃,三呼万岁而直驱敌阵,诸军奋勇,万岁之声传四野震荡。”这是怎么一副让人心震撼的画面,当朝诸公见之作何感想,当今万岁见之又作何感想。”萧盛远从战报开始说起。

    “果五打仗的确是把好手,三五百人打三千多人,还他娘的让他打赢了,居然还打出花了,他是厉害。”和春也很欣赏果兴阿,毕竟手下能有点捷报让他向朝廷交差的人不多,而且果兴阿的确打的都不错,可谓是可圈可点。

    “言必称阖家屠戮,然奴才满门仅余男丁三人矣。先君兄长五人俱殁于国事,幼弟两人年未及总角,盖满门者奴才一人耳。”

    “这是表功劳啊!一家男丁八人,为国战死五人,剩下的三人中,果兴阿十三,两个弟弟都还不到十岁。朝中清流看了要不要感佩颂扬一下,万岁爷看了要不要恩赏,忠义之家啊!”萧盛远把果兴阿的想法看得明明白白。

    “这小子可把他家的那几号死鬼给用好了。”和春也是服了,果兴阿常年把这几位阵亡的兄长和阿玛挂在嘴上,这几位死鬼已经成了果兴阿的一种政治资本。

    “奴才自幼随先君长于行伍,不通经史,然瓦舍亦尝闻先贤忠义,宋有杨家将,七子去而一子还,今叶赫那拉氏尚有两子,此天赐之恩乎?”

    “果兴阿怕万岁爷想不起来,自比起杨家将来了,而且只说他在固安的两个弟弟,仿佛自己已死了一般。这是以退为进啊!说好听点叫以死相逼,说不好听点就是矫情。”萧盛远一句句把果兴阿奏折中的重点都给挑了出来。

    “青楼*也常用这招。”和春愤愤道。

    “这招矫情是固然矫情了些,不过还是挺好用的。”萧盛远好似想到了往昔的某些美好回忆。

    “功劳之类不过是细枝末节,就算他和尼玛善争功,本帅也能处置,可是这份奏本把恭王爷都给扯了进来,却如何是好啊!”和春提起恭王爷就头疼。

    “是啊!千言的奏章中,提及尼玛善才二十六处,提及恭王爷却的却有三十一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用心险恶啊!”果兴阿的奏折并不晦涩,莫说萧盛远是行家里手,怕是只要读书识字之人都看得出来,果兴阿的矛透头直指恭亲王。

    “果五这次真是被鬼迷了心窍。”和春无奈道。

    “王翼长,你觉得果兴阿为人如何啊?”萧盛远转头问起了王浚。

    “果兴阿大人,下官还没见过,不过下官觉得他应该是个通达仗义乐善好施之人,而且精明干练颇有孟尝秦琼之风。”王浚的话非常对得起他收的银子。

    “哼!你的嘴啊!都被果五的银子给糊住了。”和春气道。

    “下官有罪!”王浚也不辩解,只是低下了头。

    “哈哈哈……果兴阿大人在我江南大营向来通情达理,怎么这次尼玛善大人一去,就变得顽固刻板起来。不只没有分润一二,两人还大打出手,实难想象啊!”萧盛远笑道。

    “你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