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血色黄龙旗

    第二百二十九章 血色黄龙旗 (第2/3页)

不得力。然后大清就把目光投向了蒙古,历经多次战场上的炮火连天,以及炕上的炮火连天,终于算是把蒙古给收服了。但是蒙古被收服是因为蒙古分裂,整体实力方面蒙古还是强*的,所以大清对蒙古十分优待,甚至有满蒙一体的说法。蒙古王公们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极大的自治权,算半独立有些夸张,但个个都是土皇帝却是实情。

    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他麾下的蒙古骑兵主要是蒙古诸王公所属拼凑出来的,而不是正根的八旗兵系列。这些兵都是各王公的私人财产,如果不是僧格林沁这位蒙古王爷,一般的官员根本指挥不动他们。僧格林沁在蒙古地位崇高,是人人敬仰的英雄,也只有他才能成为蒙古骑兵和大清朝廷之间的纽带。

    正是因为这一特殊属性,决定了僧格林沁地位的复杂性。这些蒙古军队是他的立命之根本,是他蒙古老家的子弟兵,就如湘军是曾国藩的立命之本,自家的子弟兵一样。没有了蒙古骑兵,僧格林沁乃至整个蒙古,在朝廷里说话就没分量了。政权是在枪杆子里取得的,没人没枪就没地位,所有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谓悠悠之口,其实也是看实力的。蒙古骑兵在,乌鸦吵翻了天也伤不到僧格林沁一丝一毫。毕竟大清不能没有蒙古骑兵,这份家业还要靠着蒙古骑兵帮忙守着呢!但是如果没了蒙古骑兵,那可就不一样了,一个七品御史,一份几百字的奏折,就能干翻了僧格林沁。

    部将们和僧格林沁有感情,不想看着他一时冲动,同时也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他们都是蒙古人,经历了大清的两百多年,蒙古已经离不开朝廷了,他们得守住蒙古在朝廷里的话语权。同时僧格林沁拼命,他们都得陪着,就很可能打光了这些骑兵,这可不仅仅是王公们没了话语权的问题。这些骑兵都是部族里的勇士,更是最精壮的牧民,没了他们,部族里可一下子就没了壮劳力,族人们就都得挨饿了,一场白灾就能毁了无数的小部落。所以无论如何,他们也得拦阻僧格林沁。

    而且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僧格林沁一死解脱了,京城怎么办。放眼大清朝野上下,如果没了僧格林沁还有谁能指挥京城防务。如果真能找到这么个人,僧格林沁谁也就不用从天津到通州一路死顶了。把京城放在胜保、瑞麟之辈的手里,还不如直接开城投降呢!起码还可以少死些人。

    “先帝啊!奴才愧对您的重托啊!”僧格林沁颓然坐倒在地,他真正是进退两难了,除了哭也只剩下哭了。

    “你们守住王爷的帅旗,察哈尔所部骑兵留下断后!其他人护送王爷返回京师!”所有人都知道,僧格林沁死也不会亲口说出撤退的命令。所以部将见僧格林沁气势一萎,马上就代替他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一位身材高大的戈什哈,默默的走到僧格林沁面前,给僧格林沁磕了三个头。然后一句话都没有说,转身接过了僧格林沁的帅旗,目光坚毅的望向了敌军。

    “啊!”僧格林沁捶胸顿足,嚎哭不已。

    部将们见僧格林沁这个样子,也骑不得马了,只能给他弄了一辆原来拉炮的骡子车坐。几千精锐嫡系聚集了起来,护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