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一章 防御思想

    第二百五十一章 防御思想 (第2/3页)

古板,步兵还是排起了密集的空心方阵,火炮随同步兵一起前进,因为丧失了全部的骑兵,阵列的突击能力还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种战术是英国人三个世纪以来,征战全世界百试不爽的打法,英军靠着这套战术几乎征服了半个地球,不过这次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幽灵部队所使用ǔqì的不同。后膛步枪远超前膛步枪的超高射速,已经让密集的步兵方阵成了战场上的靶子,高爆炮弹和机枪更是把战争彻底变成了屠杀。英军习惯的后发制人、精准射击,因为缺乏适当的战术,已经完全没了用武之地。固安军密集的火力,已经让他们无法走到开枪的位置上了。不过好在毕云涛目前还没弄明白情况,外围阵地稍有压力便主动后撤,才让英军付出的伤亡有了些战果。

    果兴阿要求的弹性防御,准确的说是一种防御战术思想,而不是确切的战斗方略。防御思想大体三种:即前沿防御、纵深防御和弹性防御。前沿防御的特点是拒敌于外,重兵云集前沿,不过可能导致后方可能极度空虚,例如明朝的长城防线。优点无需多言,起码可以拒敌于国门之外,减少自身损失,方便大军在外围展开会战。但其也有着致命的弱点,漫长的防线上,只要被撕开一个口子,就可能演变出灾难性后果。如果选择前沿防御,一般都会有个不可割舍的战略、战术利益,一旦放弃前沿防御便会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比如僧格林沁防守天津,就必须在前沿完成防御,不然敌人就直接兵临北京城下了。一般只有实力强悍的一方,出一对于对己方实力的自信,才会首选前沿防御。当然如果是僧格林沁并不是这种,他是背水一战,不这么打也不行。原因非常简单,清军缺乏纵深,已经无路可退。

    纵深防御的意图则是最大限度地增加敌军占领和推进的困难,从而消耗敌人的锐气,以纵深来达到疲劳敌军的目的。不过纵深防御是一种最无奈的选择,是以空间换时间,这种打法很容易把自己的防区打成一个破瓦窑。选择纵深防御往往是无奈之举,虽然有可能最终击败敌军,但其惨烈程度往往最终得到的也只是一片亟待修复的废墟,所以纵深防御即便成功也通常损失惨重。僧格林沁从天津一路打到北京,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纵深防御,如果他连北京城也可以扔了的话,觉得可以耗死联军。不过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显而易见,圆明园要烧一烧,紫禁城估计也要点一把火,沿途的老百姓也要倒大霉。

    弹性防御究其实质,其实是纵深防御和前沿防御相辅相成的混合防御模式。其意图是在一定的弹性空间里,依托后方的物资与人员支撑,于运动中扑捉战机,并最终击败入侵敌人的战略思想。弹性防御既可以是战略上的,也可以是战术上的。果兴阿从天津开始,一路不断的消磨联军力量,就是一种弹性防御,不过与果兴阿配合的僧格林沁等部清军,实在是太过失败,导致整个防御进程也非常的失败。战术上则可以应用在阵地防守上,主力坚守主阵地,其他各部灵活机动,将敌军所死在阵地之内。守军可以在内线集中相对优势的兵力,逐个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