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

    第二百三十六章 登基开元(下) (第2/3页)

祭品的供桌面前。此时崔瀣一挥手,原本一直响彻的金鼓声骤然停止,下面的百姓也在这一瞬间静立不动,鸦雀无声。崔瀣尖细的嗓音开始响起:“大唐灵阳郡公、天策上将军李玄清,灵阳县主巧兮敬告天地神灵,祭典仪式正式开始。”

    “敬告玄黄,上祈天地。李氏子孙李玄清于长安天地坛祈告天地神明,大唐先祖列宗。伏唯九汜,唐室有华夏二百七十三年,权臣不孝,篡位弑帝于洛阳,华夏蒙难,祖上难安。玄清起兵靖难四年有余,内平割据于中原腹地,外清祸患于大漠草原,匡扶国祚,俯瞰黎民。于今日祈告天地,护佑华夏苍生。”李玄清清朗的声音一瞬间传遍全场,响彻九霄之上,腾空而起,震碎万里白云,香烟缭绕之中在场的所有人一瞬间心灵福至,跪伏于地。

    三跪九叩之后李玄清和巧兮起身,崔瀣上前一步,站立在供桌旁边,拿出一份诏书,身边韩全海捧着当日自己从洛阳带出来的传国玉玺站在一旁。

    “上唯有德,泽被大地,神州浩渺,祖宗护佑。臣李桦于大顺二年谨告列祖列宗,大唐立国两百余年,李氏一族守护苍生有德有功,惟臣李桦不孝,无力整顿藩镇割据,祸害黎民百姓。更有权臣窃夺神器,乱我朝纲。朕决意于逆贼决生死。然大唐国祚不可后继无人,宗室灵阳郡公李玄清素有大功于社稷,恭谨贤德,实乱世唯一可托付之人。朕决意以传国玉玺授予,期盼爱卿承继社稷于累卵之后,造福百姓于乱世之中,中平祸患,救我百姓,延续大唐国脉于不绝,朕九泉之下必佑护卿等早平割据,还我太平。”

    洋洋洒洒百余字悲戚悯人,伴随着崔瀣尖细的嗓音读来更是感慨之极,下面听着的百姓此时更是放声大哭,哀鸣不止。

    在这一片哭声之中崔瀣走上前来,对着李玄清躬身一拜,声音陡然高亢,“请天策上将军上位登基,以告慰先帝英灵,救护我神州百姓。”他的声音一出所有人都立即下跪叩请李玄清登基。

    此时登基大典算是正式开始。李玄清看了身边巧兮一眼,两人一笑,走上前来扶起了崔瀣和韩全海,走到祭台旁边朗声道:“李玄清敬告天地百姓,大唐江山历经百年,创造出诸多奇迹,封疆万里,扬我华夏威严于绝域,传承文明继往开来。天宝年后,诸藩乱我华夏,百姓遭受百年战乱,两京亦受罹难,神州浩土成了贼人厮杀的战场,华夏百姓竟被当做奴隶对待。期间多少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至死不悔,奈何形势比人强,均已惨淡收场。玄清不才以西北边军之力角逐天下,以百姓为先,幸得岑天时等乱世清流鼎力相助,匡扶长安。今日接受先皇诏书,自当以华夏百姓为先,继承遗志不敢有违。惟愿天下百姓同心同德,早日结束战乱,收复故土再创盛世,给普天下所有的兄弟姐妹一个太平祥和的世界,也给那些百战不悔,孤军坚守故土数十载,城破之后满头白发无一投降的先烈一个慰藉。”

    “玄清在此向天地起誓,为政者以民为先,以国为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李玄清右手一举,一字一顿,传达到所有人的耳中,犹如黄钟大吕,声声不绝。

    “臣等拜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岑天时带头跪伏于地,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淹没了广场,此起彼伏的欢呼声响彻天地间,宣告了大唐历史进入一个新篇章。

    “今日我等军民共同见证大唐帝国就此诞生,以后凡是我大唐百姓所在之地皆是我大唐国土。各军民等要誓死守护帝国完整和子民生命财产安全。”

    “从今日起,改元天启,通行天下,传檄帝国各处。以灵阳县主巧兮为皇后,母仪天下。”

    “仪仗队,升国旗,全体起立,目送国旗升起。”李玄清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自动接过了礼仪官的工作,指挥仪仗队开始升起国旗。但见万众瞩目之下一面崭新的明黄色团龙图案的旗帜在广场中央被仪仗队甩开,然后升起,所有人都学着高台之上那个伟岸挺拔的身姿静立不动,目送国旗冉冉升起。

    “国旗升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