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四十九章 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计划 (第1/3页)

    “这是农业部制定的西北地区农牧业发展大纲,请皇上审阅。”岑天时将手中农业部制作的大纲递给李玄清点点头道:“总体的意思是农业部准备在西北开展大规模的屯垦以此来支撑西北的发展,未来西北人口的增加提供粮食基础。而且民政部也参与了其中,杨秋他们制定的计划就是将西北的人口比例稀释,将陈凡那边俘虏的大队战俘全部移送西北,然后将西北那边的战俘调到东北或者三韩,二者对调。”杨秋的办法其实在前代也有,因为西北人口成分复杂,加上也主要集中在各绿洲草原地带,百姓也都过着游牧的生活,人口追逐水草而居,多民族居住区域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还有不断从东西两面迁徙过来的部族加入其中,所以整个西北大小部族只怕不下两百多个都不止,而其中较大的回鹘、葛逻禄、塞种人、栗特人还有来自遥远的西方而来的泰西人,加上西北本地的大小各族昭武九姓、铁勒九姓等等,几乎就是一个各民族的大染缸,要想在这个区域竖立起大唐的统治,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基础就算依靠武力取得一时的辉煌只怕只要中原王朝稍微一式微又会走回以前的老路。以前的汉代加上之前的唐代中原王朝在西北都成功的站住了脚,而且威风凛凛军旗所致所向披靡,但是等到中原王朝陷入内乱,西北这边很快就因为得不到中原的支持而彻底丧失统治权。再联想到后世此地的人口比例李玄清是下定主意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王靖宇和杨秋联手制定的这份西北农牧业发展计划与其说是农业的发展计划还不如说是屯垦戌边和人口迁徙的计划,旨在为大唐在西北的统治夯实基础的一种措施。

    “人口东西对调,这主意不错啊,那些三韩人离开了自己的故土要想在西北生存只有紧紧依靠我们大唐在西北的政府,这样一来等于变相给我们增加了自己的民众,到时候举政措施稍微倾斜就可以让他们收心。反过来也是一样,三韩那边也必然得到快速稳定。”徐天翔对于岑天时所说的倒是很感兴趣,这种类似于掺砂子的办法就是要将其他部族的人口塞进原本统一稳定的民族构成之内然后通过不断的分化瓦解取得统治基础,最后通过同化政策达到自己的目的。

    不过李玄清倒是没有这么乐观,要想真正稳定住西北,就必须重新想西北迁徙汉民,否则的话永远无法在西北取得优势的统治权。但是汉民和其他民族不同,汉人基本上都是农耕文明,所以要想让汉民在西北广泛的生存下去就必须开辟稳固的屯垦区,只有有了稳定的粮食生产区域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维护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基础。

    “还是要想办法增加中原移民过去才行。这一点甚至沙洲那边的汉民都无法取代中原移民对于西北的稳定作用。”李玄清放下农业部的这份发展大纲开始摊开自己之前制作的地图道:“你们俩看看,西北旧有的农垦区域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些丝绸之路沿线,比如南线的播仙镇区域、于阗内部的几个主要的区域,相对来说比较分散。但是对于北线而言却情况比较好,依靠天山的雪水灌溉,北线焉耆、龟兹、莎车、鄯善、疏勒等地基本上都有大片的农田,成为了西北产粮最多的区域。因此我觉得农业部的计划应该首先确定在这里,通过军队打击过后民族整合,将这些农业区握在手中,或者是迁徙汉民过去开垦,或者移交给那些亲善我们大唐的部族,这样一来掌握了这里等于就掌握了西北的粮食命脉。”李玄清的话里还有一层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来,那就是这些地方如果全部交给汉人只怕不现实,但是最低限度是掌握在汉人手中,所以如果把这层意思加到农业部的计划当中那么整个计划也就完整了,这些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