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东归洛阳

    第三章 东归洛阳 (第2/3页)

六人?”董卓一副淡然的样子。

    “小子侥幸。若没有董公,小子恐怕早就是一肉酱了。董公威武!”周澈拍马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汝何名何职?”董卓一脸笑意的问道。

    “周澈,任屯长。”周澈严肃道。

    “庐江周氏?”董卓眼中似乎闪过一道金光。

    “非也。是汝南周氏,汝南安城周氏。庐江是吾族分支。”周澈凭借着这具重生的身体的记忆答道。

    从东汉开始人们交际处事最重籍贯出身,汝南周氏,自汉到宋都是闻名天下的郡望。在汉代只是比不过弘农杨氏、汝南袁氏这样的“四世三公“家族。庐江周氏就是周瑜家族那一支。

    “好吧,是吾孟浪了,卿既然出身望族,何以委屈行伍。且起来回话。”董卓饶有兴趣地问道。

    “董公不必菲薄,小子非嫡子,庶出。主母不喜,正值边郡纷乱,就愤而从军,追慕卫、霍之故事,欲求封狼居胥之功。”周澈道。这当然是原主人的记忆。

    “真英雄出少年,壮士也!”董卓起身抚掌赞扬。

    “惭愧、惭愧。”周澈汗颜。

    “那今后有何打算。”董卓问道。

    “欲归洛阳。”

    “不留下来?”董卓凝眉。

    “蒙董公厚爱,吾本张然明将军麾下军佐部曲,没有将军调令,不敢逾越转投,况且张将军,带我部甚厚,吾不可叛之。”周澈解释道。张然明就是--张奂,字然明。

    “既然有这忠义之心,我就不强留了。正好有一批首级要运送进京报捷,以贺新皇登基,如今道路纷乱,盗贼出没,孤身行路危险,你就跟着报捷队伍进京吧。你退下吧。”董卓挥手道。

    “诺,拜别董公!”周澈行礼退出营帐。

    在门口周澈撞见了那个之前打掉他馒头的军官,“兀那大汉,你唤何名。”

    “张掖,郭汜。”那军官道。

    “我记着你了!汝南,周澈。”周澈“回敬”道。

    “好,我等你来雪辱。”郭汜哈哈大笑。

    次日,周澈换了一身新的皮甲后,腰跨环首刀,显得英武俊气,就这样和三百人的报捷队伍出发去洛阳。

    经过两个月的路途,终于到达了洛阳。

    五更两点,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神都洛阳城楼中钟楼,就开始向全城报晓了。

    激昂的鼓声从皇宫正门向四面八方涟漪般荡漾开来,随后,东西南北各条大街上的鼓楼依次响起,鼓声分五波,要敲足八百下,在一波钟鼓声中,皇宫大门、皇城大门,各里坊的坊门陆续开启。

    洛阳城里的白马寺也都来凑热闹,僧侣们纷纷撞响了晨钟,激昂跳动的鼓声与深沉悠远的钟声交织在一起,唤醒了神都洛阳,百万民众一齐迎接从东方天际喷薄而出的旭日朝阳。

    各个坊里,一家家小吃店早在则天门上的鼓声敲响前就开张营业了。一处处小吃摊上,灶下的柴火都在明亮而温暖地跳跃着。

    赤膊的西域胡人师傅“梆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