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古今断想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十二章 古今断想 (第1/3页)

推杯换盏,对饮成三人,不知不觉已是入夜子时,刘表醉卧几案,周仓也好不到那里去,周澈还有一点意识,叫刘表的随从阿福,扶刘表回房,自己则拖着周仓到院子水井旁,用井水泼周仓。

    “三叔!你下手也太狠了,给俺这样醒酒。”周仓抱怨。

    “给!先擦干,再去换衣裳,一会把厅堂收拾了。我出去巡夜。”周澈递过一块方巾布。

    “俺晓得了,三叔。对了!天冷,三叔披件袍子。”周仓接过方巾布道。

    “收拾完早点睡吧,俺巡夜去了。”周澈进屋取袍,挎刀而去。

    ......

    周澈坐在田埂上,迎着冷风,望着茫茫天际,星斗密布,有的闪烁不定,有的悬凝不动,有的晦暗无光,有的灼灼耀射。

    心中暗想,刘表那一番话,并无道理,在古代还是十分看重出身的。

    周澈任职亭部,固然是想依靠刷声望这条捷径迅速走上仕途,但另一方面,在亭部也能使他开阔眼界,广交豪杰,从而获取更多的资源。

    但是历朝历代的最好资源都集中在上层,芸芸众生拼命争夺的一点蝇头小利,在上层人眼中却不屑一顾,环境决定地位,周澈要想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他就首先要改变自己环境。

    周澈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有着深刻的体会,社会是分阶级或者阶层,如果他不想像蝼蚁一样生活在最底层,他就得寻觅一切机会向上走,虽然那次遇见董卓那次他确实是很想投靠,但是作为后来人,他知道董卓的下场;在洛阳也是,本欲投靠宦官,但是想想阉宦也是没有好下场。错失了两次进入大汉中层社会的门票。

    之后回到汝南,凭借原来周澈的记忆才知道,从中层走入上层要远比从下层走入中层难得多,道路也更艰险,需要他付出更艰辛的努力。

    周澈想着黄巾起义还有十来年,虽然他是名门周氏出身,但是是偏房庶出,努力刷声望还是有希望的。

    汉末就像一座失火的仓库,每个人都想从仓库里多搬出一点属于自己的东西,每个人的手段不同,西北羌乱、李文侯、北宫伯玉、张角、董卓、袁术等人不过是纵火者,他们没有机会进入仓库,注定将一无所获。

    而张角是搬运物资的第一个探路者,最后却葬身于火海,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刘焉,这些人才是真正进入仓库抢夺物资的参与者。

    如果他周澈也想在着火的汉末仓库中分一杯羹,那么他就必须占据有利的位置,靠近更便利的通道。

    而武艺不过是他进入上层社会的一种辅助手段,最重要的还是刷名望、刷资历。

    不仅要学到更高深的武功,还要抓住一切机会,使自己的实力迅速得到提升,毕竟汉朝仓库的大火已经点燃,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起初周澈确实是本着投靠谁谁的想法,但是残酷的社会让他觉得好好的人不做,干嘛要去做狗?!

    其实刘表说的很对,这个年代寒门入仕何其难也,贫民基本就别妄想了,你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钱买书看。

    周澈望着漫天星斗,想到本朝有一名将朱儁(jun)他的仕途之路可以说是很标准的一个东汉寒士的入仕之路。

    两汉以孝治天下,朱儁之出名正是因为孝,“以孝养致名”,由此得以出仕为县门下书佐。

    县门下书佐虽是县令长的门下亲近吏,但还只是个低级吏员,像朱儁这样母为贩缯者,不是士族出身的“寒士”要想往上升迁仍是不易。

    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多,为让百姓能吃饱饭,重农轻商,两汉之世,先是商贾不能入仕,后是有市籍者不能入仕,汉之“七科谪”,七种被征发去边疆戍卫的人,“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籍七”,从贾人到第七其实都是商贾。

    朱儁家应是没有市籍的,但要想在仕途上有进一步地发展,非得远远超出常人不可,他就投时任本县县令长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