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33--是保护弱小还是保护强大!?

    第415章 33--是保护弱小还是保护强大!? (第2/3页)

生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两次贸易冲击,已经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经济一旦遭遇贸易冲击,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出口减速,由此造成的增长缺口靠什么来弥补呢?不得已只能放出房地产这只“老虎”,来刺激竞经济增长,从而导致储蓄、投资和出口推动增长,演变为房地产与负债推动的经济增长(投资房地产不是一种投资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负债行为,因为购房需要动用杠杆)。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中国再次面临贸易冲击,无奈之下,我们又放出基建这只“老虎”来刺激经济增长,填补由贸易冲击带来的增长缺口,其后果是不仅改变了产业结构(脱实向虚!普惠大众的经济结构,演变成为对少数人有利的经济结构!),而且还导致经济体制向着前改革时代回归。

    今天假如我们仍然坚持贸易战的立场,由此造成的贸易冲击之规模,将是前所未有的,真不知道我们还有什么方法与力量,来弥补贸易冲击留下的,巨大规模的增长缺口?所以,结论是明确的——只有按照***所说的:“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才是正道。

    2.

    闹到这个地步,中美能否再回到从前?——节选(文中可能引起“争议”的文字,予以删除!)

    2018-08-05 10:36:26 《钝角网》

    来源:财经杂志作者:金焱(《财经》杂志美国特派记者)

    “以中国人的身份生活在美国,尤其在当下,有人说是自1971年基辛格访华以来,中美关系最差的时段生活在美国,会是怎样的体验?还有人搭理你吗?”

    这不是知乎上的问题,而是前几天我偶遇一个美国国务院的外交官朋友时,她毫无外交辞令地抛给我的问题。

    我非常认真地回想了一下,自中美有贸易战的由头以来,我的境遇还真是毫无变化:采访时没人会因为我是中国记者就断然拒绝。日常中,我的中国人身份也没有导致人们在态度和立场上的疏离或扭转。这是美国社会的成熟之处,他们理解我只是一个个体,只是一个新闻诠释者,和我是哪国人没关。

    我的回答让这个国务院的外交官稍显惊讶,尽管更为惊讶的人是我。我无法想象这样的问题出自于美国外交官之口。尽管她从来不和中国议题打交道,但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中美关系走入低谷已不是停留在纸面上,也不仅限于政府和政府间的关系低迷,这种消极情绪已经扩大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的外交官朋友想当然地认为没人会搭理我了。

    中美关系曾经一度被美国学者描述得像一对充满了爱恨情仇的怨偶。1989年到2000年间的中美关系接近于同床异梦的夫妻;2001年到2008年间的中美关系,则像是学着管理婚姻的新人,为了婚姻共同体,双方携手打击恐怖主义,联手应对金融危机;美国甚至主动示爱,允许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也许天下的爱情都有点“因为相遇太美而爱到心破碎”的意思,中美也不能免俗。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告诉我,在过去几年中,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从代际、制度、国会、经济和安全层面的全面转变。这个变化可以追溯到2012年,但不同的人群、不同问题的产生,其根源则可以回溯到2007年至2008年期间。这种转变现在已接近于百分百的完成,只是在官僚机构和智库中,尚遗存一些老人,他们的转变尚未如此有戏剧性。

    包道格进一步和我解释说,所谓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