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发展中的伏羲镇

    第124章 发展中的伏羲镇 (第2/3页)

算——但是他记得以前看过的书上说的都是亩产四五百公斤乃至七八百公斤呢,就算技术不过关,又没有好的肥料,打个对折总行吧?这也差太多了!

    幸好李康没有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不然赵过指不定会一口盐汽水喷死他:大佬,你是从哪儿获得的数据啊?

    “这已经不少了!”赵过奇怪的说道,“这些田都是生田,又没有足够的人手照料,没办法精耕细作,能有这样的产量,还是因为采用了农家肥、草木灰等肥料,以及耕牛不缺的缘故,不然哪有这么多的产量?就是这些产量,属下也是兴奋的不行,当年大汉也就比这好一点。”

    【这么惨?】李康既为自己的无知感到尴尬,又为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艰辛感到戚戚然。

    不过戚戚然归戚戚然,以后收农税的时候,还是要收的。

    “这样啊!这些粮食在加上打渔捕猎所得…只管伏羲镇的话,紧巴紧巴撑半年足够了…伏羲镇有圈养牲畜吧?”

    “有,鸡鸭鹅屯、猪羊牛马,兔子、花鹿,还有本地几种能驯养的动物,但圈养的量都不大…聊胜于无!”赵过回答道。

    “鱼呢?”

    “目前还没有养鱼…”

    李康此刻想到了桑基鱼塘,“桑茂、蚕壮、鱼肥大,塘肥、基好、蚕茧多”,这句民谚讲的就是桑基鱼塘,足见其功效。

    不过他只知道这个概念,并不清楚具体的操作流程,也不知道现在能不能实现。

    想起桑基鱼塘,李康的脑洞开始大开,收都收不住。

    沼气池、肥皂、玻璃、罐头、电磁继电器、伏打电池、手摇式发电机、车床、刨床、铣床、热气球、三酸两碱、火柴、抽水马桶、蜂窝煤……

    几息时间内,李康在脑子中想了一串名词,别看他想的有些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原理很简单,有的看起来简单,但还真不一定能做出来。

    【回到新安镇就试试,能做出来一种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