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章 掌声不止

    第663章 掌声不止 (第2/3页)

体,忽视个体,往往领导一挥手“同志们,我们要团结起来”,然后所有人都变成了无畏的战士,战天斗地。

    《唐山大地震》放弃了以往主旋律电影陈旧的叙述模式,展现被挟裹进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将亲情的作用和价值放大,直击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对国产主旋律大片来说,具有开创性,是一座新的里程碑!

    张然此刻脸上浮现出从容的微笑,观众们的掌声让他相信影片成功了,心里的石头彻底落落地,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其实最初张然关于电影的构思来自于一篇报道,一个男孩在唐山大地震中埋了七天,最终被救了出来。在地震发生的时候,男孩父亲在外地,在知道唐山地震后,父亲一路搭车,最终回到了唐山,将亲人的遗体挖掘出来,并最终救出了埋在地下的儿子。

    张然打算以这件事为基础,拍一部地震发生后母亲带着女儿,经历重重艰难,回到唐山,最终从废墟中救出儿子的电影,类似于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的《生生长流》,名字叫《回家》。

    这是典型的公路片拍法,通过形形色色的人在地震后的状态,来揭示人性,就艺术性而言,可能比现在这种拍法更好,但这样拍可看性比较弱,而且没有办法全方位再现了大地震的惨烈。

    上一世冯小钢的《唐山大地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电影名字叫《唐山大地震》,观众都认为电影是全景式反映唐山大地震全貌的,包括震前唐山状况,地震对整个唐山的破坏,震后人们对灾区的救援等等。但实际上冯小钢的《唐山大地震》只讲了唐山大地震中的一个家庭,而且主要是讲地震之后的故事,所以很多观众都觉得这部电影是标题党。

    张然将电影的名字从《回家》改为《唐山大地震》后也面临同样问题,为此剧本改了很多次,最终在刘衡收集大量真实资料,采访众多地震幸存者的基础上,拓展成了三条线,从不同的视角来展现大地震,展现大地震中不同的人。同样是一家人,却分成了三条线各自发展,最终汇于一点,而这个点就代表着希望!

    别的不敢说,但在这一点上,张然敢说自己的电影要比冯小钢的强很多。

    张然转头看了看,发现剧组成员都泪流满面,十分激动,正拼命地鼓掌。

    在拿到剧本的时候,演员们都知道《唐山大地震》会是非常好的电影,整个故事真实、细腻、动人,对中国电影而言,是一部开创性的作品。不过当他们坐在IMAX巨幕看完电影,依然被深深震撼了。

    此时此刻,他们心里有两种感受,一种是庆幸,庆幸自己参与了这部电影;另一种是骄傲,能够参与这部电影,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巨大的荣耀。

    舞台上亮起柔和的蓝调灯光,张靓颖走上舞台,开始演唱《唐山大地震》的宣传曲《回家》,动人的歌曲再次感染了现场观众。

    就在张靓颖倾情演唱之时,张然和剧组主要演员来到舞台后面,等着上场与观众见面。

    很快,歌曲演唱完毕,主持人金纬的声音响了起来:“下面有请电影导演张然!”

    整个体育馆里顿时掌声雷动,铺天盖地的喊叫声,疯狂的尖叫声,响彻了在体育馆上空回荡,现场观众都用极大的热情,迎接着张然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