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红夷大炮

    第二百一十章 红夷大炮 (第2/3页)

较顺眼、重量合适、能够塞进自己的书包。

    这时有路过的工作人员看到小孩纠结的样子,笑道:“左边那个比较早,500年前明朝的竹节炮。”

    “太丑了!”

    “那中间那个,清朝的小炮,乾隆那会的。”

    小孩子憋了那人一眼:“书包里放不下,太长太重了。”

    听着着那一大一小的对话,这就是这会对这些古董火炮的态度:谁会去关注那堆废铜烂铁!

    基本上都是废品收购站里送来的,连占库房的资格都没有:自从进了这个院子,这些明朝、清代的大小火炮就是堆一起生锈的命!

    甬城,很早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明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开始,明朝沿海地区实行海禁,唯独明州(甬城)对外开放。

    在这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不同朝代的大小大炮!

    多到废品收购站里都不稀罕见、文管部门非精品都懒得收的程度--当然,这是九十年代之前事。

    没办法,真是没有地方堆这些破玩意,精品都只能在库房里积灰,展厅里的“极精品”都已经被参观者笑成是:“大炮开大会,你个展览馆就能不能换点新玩意。”的程度。

    ……

    看着那堆废铜烂铁,想到那个纠结的小学生,张楠脸上露出别人捉摸不透的笑容。

    “农馆长,前边那些堆着的大炮我能不能要两个?”

    农博升一下子有点愣神,他怎么也没想到张楠一到这就先要点废铜烂铁。

    不过农馆长还是很有原则性的:“这东西没多大意思,不过你要是想要,那这样。”

    说着他停顿了一下,似乎组织了一下语言:“我也知道有些文物商店为了赚外汇是什么都敢卖,乾隆年那道坎就是个笑话。

    不过我这怎么着也算个博物馆,就算那些都是些废铜烂铁,有年号的嘉庆年之前的我没法给你开证明,不能运出国,其它的随便。”

    老学究就是有原则,违反国家规定的事他可不干。

    至于证明,那当然就是文物商店的出售证明了,凭借证明能过海关的:文物商店当然也归文化局双重领导。

    张楠一听乐了:“我把这个搬美国去?别逗了农馆长,就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我弄两门大点的,放剡县院子里避邪。”

    “就想着规矩忘了你这人了。”农馆长也笑,这张楠就是往国内搬的命,“这样,你要是想着镇宅避邪,那就得找道光年前的,鸦-片战争后的什么红衣大炮不管用,就是个摆设。”

    几人便走边说,就几十米路,眨眼就到了小山一般堆着的“废铜烂铁堆”前。

    自己的地头上有什么东西农馆长心里有本账,这会指着大大小小的铁炮中很有特色的几门道:“明代中前期的竹节炮,避邪估计不错,估计比清朝的管用,你要就收你个废铁价格,反正馆里从外边不是白拿来的,也最多就是才意思了一下。

    除了小的型号,我们这应该有几门二将军竹节炮,长度80多公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