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多个朋友多条路

    第二百一十三章 多个朋友多条路 (第2/3页)

里有整个越窑千余年发展史的样品、精品,正好拿来说教。

    说着农博升把那个虎子往展柜上一放,“你看,这就是个典型的三国时吴国后期的壁虎龙虎子,这时的虎子一般平肩微内凹,这纹饰也复杂。”

    看到示意自己可以上手,张楠将这个虎子拿了起来:腹上饰弦纹、水池纹和网格纹,腹上部中心还有太阳纹。

    腹中部四周塑有骑士卧螭龙、龙马腾空等,提梁为一拱形壁虎,虎子口沿饰有二道弦。

    虎口贴有平铺虎头整体生动形象,青釉不到底,釉水晶亮,釉面莹润,纹饰精美,刻功精细。

    典型的三国后期产物。

    一看底,胎骨就是淡灰色,非常细密,都赶上五代的精品了。

    把虎子放了回去,农馆长从边上展柜里取出个青瓷香炉,“西晋所制的青瓷胎体较厚重,胎色较深而呈灰或深灰色,釉层厚润均匀,釉色以青灰为主,装饰精致繁复。

    装饰工艺上长用刻划、堆塑这些装饰手法,后期还出现褐色加彩的装饰手法。

    我估计你也不会喜欢那些明器谷仓、狗窝什么的,日用器里这个熏炉就是那时候的典型器物。”

    明器,就是陪葬品。

    这次张楠没有上手,对于这个时期的越窑他研究过,源于一次笑话。

    一次他一个朋友搞了件据说是两晋时期的四系罐,说是精品,还特地打电话让他一起过去欣赏。

    结果到地方一看,形制、釉水都不错,就四个系口上都挂着黑褐色的釉,张楠脱口而出:“这罐子其它都好,就这几块黑斑真是败笔,怎么给烧成这样!”

    他朋友一口气差点没给憋过气去:找个行家来一同欣赏,结果这行家一出口就是外行话!

    “大哥,这罐子的大半身价可都在这四块斑上!”朋友心中直吐槽!

    还好关系挺不错,那朋友拐弯抹角告诉自个那几块黑褐色斑点是窑工故意加上去的,叫点彩。

    张楠二话没说,跑到对面烟店买了两条中华丢给朋友!

    够哥们!不然自个将来保不准在哪丢人呢。

    所以说收藏无止境,需要活到老学到老!

    西晋之后是东晋,在东晋中期以后,越窑青瓷多为日常用具,如烛台、灯、盆、钵、盘碗、壶、砚……造型趋向简朴,装饰简练,纹样以弦纹为主。

    而在东晋晚期出现的莲瓣纹,在南朝时成为越窑青瓷的主要纹饰。

    那会很多器物上装饰有小而密集的褐彩,胎、釉分为两种:一种胎质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种胎质粗松,呈土黄色,外施青黄釉或黄釉。

    唐、五代时期是越窑发展鼎盛时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到了五代,越窑青瓷胎质细腻,胎壁较薄,表面光泽,胎色呈灰或浇灰色,釉质腴润光亮,半透明,釉层薄而匀,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

    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题材多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