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配对

    第九百六十一章 配对 (第2/3页)

有大有小,都凑不齐一样规格的。

    想到这,张楠道:“如果猜,那最大可能是吃糠拉稀的,乾隆也有可能,那家伙当了60年皇帝,做上几顶朝冠不奇怪。

    不过这朝冠我猜着就算旧了要翻修,换帽子本体就行,这宝顶、金佛和舍林几样都能拆卸,乾隆没多少必要弄两套这档次的宝顶,最大可能还是他爷爷的......”

    顺口还说了自己从东珠采珠业上得出的那些个判断,项伟荣听后说了句:“会不会是雍正?”

    张楠摇摇头,“雍正那个工作狂估计不会喜欢这么花哨的冠饰,我记得故宫的画像里就他脑门上的金佛最土气,一块实心金板嵌15颗东珠。

    丑!

    至于顺治那会,对帽子上的金佛应该还没严格的规定,款式和后来有些区别,而且金工有没有这个水平都很难说。”

    顺治那会都还在打仗呢,大概没太多心思去摆弄这种脑袋上帽子的问题:满清还是挺现实的,抢天下才最重要。

    ……

    帽盒外边分两层,里边其实是打通的:朝冠上的三大配件没有失少,这避雷针一加有点高。

    朝冠取出又放进,盒子盖好,张楠盯上了其它搬上来的盒子——一数,还有七个。

    先不撬开,自个搬着试试,有轻有重。

    笑着对边上的人道:“希望里边都是帽子。”

    边上几人不需要配合就笑了:老命太凶!

    但也就想想:故宫里的皇帝帽子完整的都只有一顶,不完整的倒是还有30多顶,都只剩下帽体本身,帽顶等饰物早没了,在这相隔万里之外的德国能找到几顶完整的?

    有一顶就不错了,不能太贪心。

    一个个开撬:珠宝、欧洲金银器古董、貌似非常珍贵的宗教书籍...又有顶花哨的欧洲式头冠...

    有两个箱子里还是各一个华夏清代式样的帽盒,大小和高度比刚才皇帝爷的那个还要高!

    两个盒子先都搬出来,但暂不打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