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7章 翻山越岭

    第1047章 翻山越岭 (第3/3页)

给了钱的,不是白拿。

    然后,卡恩、施塔德、施泰因道夫和海因克斯四位大将,率领1.5万背着大号背包的战士,以及驮满粮食的50头驴骡,开始在锡耶纳山区进行“翻山越岭”式的急行军……

    经验丰富的施塔德,下令把军队分为两部分——前面一部分为1.4万战士。而后面部分,则是1000战士护卫着50头驮满货物的驴骡。每头骡子身上背着三百磅左右的货物。除了粮食外,它们还负责背负火药桶。毕竟,这支军队虽然没有携带火炮,但火枪手也是要消耗火药的。施塔德让火枪手们自己带了一部分火药,其余的则让骡子们驮。而走在后面的1000战士,不但要负责保护驴骡运输队,在遇到陡坡的时候,还要负责扛着货物,甚至推着骡子的屁股爬坡……

    此外,所有长矛手的长矛,也被下令将长矛锯断,只保留3米的长度。这是因为,五六米长的瑞士式样的长矛,提着赶山路太过沉重。而锯短一半后,则比较方便携带。不但如此,还能作为登山用的拐杖使用。而且,等到了锡耶纳城中,打巷战的时候,五六米长的长矛也施展不开。北海国的军队经历过多次城市巷战,总结出经验教训——巷战长矛,最好是二三米的长度。而且,顶在最前面的,最好是刀盾兵……

    不过,木盾比较沉重。一般被选为刀盾兵的,都是力气比较大的,能左手舞得动木盾的。或者,干脆是左撇子,使用木盾也方便。

    因此,一支军队中,刀盾兵的比例并不高,只能占少数。马林倒是知道,此时的大明朝,东南地区流行一种效果如木盾,但很轻便的藤牌。可惜,马林也没见过藤牌,不知道咋弄。而且,也得有合适制造藤牌的老藤呢。戚继光的鸳鸯阵中,就有藤牌手,地位重要。据说,在清朝,藤牌兵属于精锐的特种部队,名为“虎衣藤牌兵”。因为康麻子觉得藤牌兵太叼炸天,后来下令民间禁止私造藤牌。然后,后世传世的一些南派刀法,人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左手总是在瞎挥舞——事实上,他们左手本该配备藤牌的……只是,清廷禁止民间拥有藤牌,他们左手只能瞎比划了……

    藤牌的优势就是轻,而且不容易像木盾那样裂开。用来对付火枪肯定不行,但对付土著人绝对吊炸天……若是全军持藤牌,土著的攻击基本就没啥效果了……

    当然,那是未来的事情了。就眼下而言,马林选出的2000刀盾兵,只能背着沉重的蒙了铁皮的木盾翻山越岭……好在,有战友扶持,他们也是被选出来的全军中的大力士。不然,光是背着沉重的木盾爬山,就很悲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