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3章 英法海上冲突

    第1843章 英法海上冲突 (第3/3页)

,除了西班牙、葡萄牙和北海国能从海外获得硝石之外,其他欧洲国家,是没有从海外采购硝石的途径的。他们只能依靠一般百姓从自家厕所、马厩的墙角在寒冷天气刮下的一点点霜状的土硝。所以,硝石价格贵,而且少。就连法国这样的强国,也只能装备上百门火炮,而且是两三磅炮这种小炮。除了因为铜价格昂贵的原因外,小口径火炮火药的消耗少也是重要原因。

    原本历史上,直到17世纪,查理一世那个被砍头的倒霉蛋在位时期,英国都极度缺硝。为此,查理一世专门设立了集硝官,被特许可以随时随地闯入百姓家中……的厕所和马厩里,搜刮墙角的硝霜,以供应军队需要。

    直到英格兰东印度公司后来在印度找到稳定的硝石供应渠道,英国缺硝的情况才得到好转。然后,靠着充足的印度硝石,英国战舰开启了猛烈开火的能力,渐渐成长为海上霸主。

    所以,在这个时代,受到传统观念和硝石短缺问题的影响,英法两国还是以接舷战为组建海军的核心思维的。

    当然,法国的财政更宽裕点,船上火炮倒是多一些。比如,这8艘新战船,每艘船上就像马林的武装商船明面上那般,每艘船配备了4门火炮。其中两门在船首,两门在船尾。而4门炮里,只有船首的其中一门是12磅炮,其余三门都是6磅炮。

    而英格兰的柯克帆船,火炮相对少一点,只有船首和船尾各一门火炮,而且都是6磅炮……

    倒不是他们不愿意安置更多火炮,除了火药供应不足的问题之外,船体无法承受太多、太大的火炮的后坐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这个年代的柯克帆船,还是原始船型,还没有进化成后来的盖伦船。所以,这种帆船的龙骨结构简单,肋骨细而稀疏,侧舷也比较薄。如此结构的船型,要真像北海国战船那样安置几十门炮上去,一旦开始炮击,一排炮打下来,不用敌人进攻,自个儿先被强大的后坐力给震散架了……

    不得已,这个年代的老式战船上,只能尽量少地布置火炮。只有在结构相对牢固的船首和船尾上,才会安装大点的火炮。侧舷什么的,老船型是不适合安装太多火炮的……

    所以,这场发生在布雷斯特湾的海战,虽然也有火炮的使用,但更主要的,其实还是接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