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2章 女售货员、物流和人力三轮车

    第1952章 女售货员、物流和人力三轮车 (第3/3页)

。而且,技术条件也做不到。

    但是,将物流体系发展到改开前的那种国营商店体系,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二十世纪的电报和电话那种很方便的通讯手段,但北海国本土本来就不大,不需要那么先进的通讯手段。而且,北海国有发达的驿站系统,可以快速传递消息。等到驿站系统规模上来了,马林还打算开设邮政系统,向平民开放。

    这样一来,加上四通八达的水泥板路,将各类商品运送到各个乡镇,那就简单快捷了。

    事实上,马林觉得,后世那么发达的快递体系,其中电动三轮车的功劳绝对是非常大的。别看快件是汽车集中运输的。但是,具体派发,绝对离不开电动三轮车。而外卖体系,也离不开电动自行车的支持。若是外卖小哥没了电动自行车……虽然可以骑摩托,可那就不划算了。毕竟,油价那么高……

    所以,后世那发达的物流体系,在派发和送货上门环节,电动三轮车和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绝对是非常重要的。

    当然,以现在的技术,电动车是不可能的。但是,人力蹬踩的二轮自行车和人力三轮车,却是可以搞出来的。

    自行车不用讲,方便了人们出行。一旦水泥板路在全国普及开来,骑自行车往来于各地之间就很方便了。

    而人力三轮车,对于少量货物的运输,也非常重要。比如你要送几箱货物去几十里地外的小镇,若是动用四轮马车,很不划算。毕竟,马车一动,挽马就要加餐。而马匹一天消耗的粮食,是四五个人份的,成本很高。

    若是有了人力三轮车,在中短距离的少量货物运输上,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而且,消耗也低。毕竟,人就算蹬三轮,最多多吃一两碗饭,比养马拉车划算多了。当然,若是长途量大的运输,还是要用到四轮马车的。而乡镇内部和乡镇之间的短距离少量货物的运输,人力三轮车会有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马林清楚地记得,在电动三轮车出现之前,那些摆摊赶集的小商贩,基本人手一辆人力三轮车。而且,在出租车普及前,县城里也有非常多的人力三轮车拉客。

    所以,马林下达了研发人力三轮车的命令。只要研发成功,就能对社会商品的流通产生很大的促进。而解下这个任务的,并非机械部门,而是那些钟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