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出发,美洲殖民地!

    第二章 出发,美洲殖民地! (第3/3页)

的弟子中,挑选了几个学的还行的学生,跟随船队一起去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看病。

    同时,马林还特地从留在本土的泰勒教出来的20名擅长忽悠的教士里,抽调了三人,分别去格林纳达、北美双岛和布雷顿角岛三处地方,修建教堂,帮当地百姓布道讲经,顺便洗洗脑,免得殖民地闹出自立的想法……

    准备好一切后,12艘船,载着800移民、100头牛,以及大量的粮食和生活物资,兵分两路,分别前往格林纳达、北美双岛和布雷顿角岛。

    虽然是三处殖民地,但北美双岛和布雷顿角岛是一路的。两个岛屿靠的也比较近,去的船只,走的是北大西洋航线,也就是亚美利哥回来时的那条路。

    而格林纳达那边,则是单走一条航线,走的是哥伦布之前探索下来的航线。也就是先顺着加那利寒流南下,抵达加那利群岛稍作补给后,继续南下,再顺着赤道补偿流和东风,一路向西,抵达向风群岛。

    而且,在加那利群岛上,马林早就派人在那儿购买了很多甘蔗苗,并购买了一批原本西班牙人控制的在甘蔗园劳动的摩尔人奴隶。

    这些懂得种植甘蔗的摩尔人奴隶,抵达格林纳达后,就会在移民的帮助下,开垦荒地,把那些甘蔗苗给种上。然后,马林就可以安心等待格林纳达成为蔗糖产地了……

    此外,马林还让格林纳达的移民和北美双岛的移民,各自带了一袋大豆,过去尝试种植。这些大豆,都是哥伦布和德拉卡之前在印度购买的。格林纳达气候炎热,类似印度,种植大豆自然没有问题。不过,北美双岛马林就不敢保证了。毕竟,这是印度的大豆品种,能适合热带气候,未必适合北美气候。但若是在北美双岛种植成功了,那才是莫大的惊喜。

    毕竟,北美土地广袤,而且离欧洲很近。要是大豆产地在北美,那么运输回欧洲,会很方便。要是大豆产地在格林纳达,运输时间就太长了点……

    要知道,大豆可是近代骑兵的标配战马饲料。近代骑兵,基本上每匹战马脖子上都有一个褡裢,里面装着一二十斤炒黄豆。每当战马奔跑累了,骑兵就会抓出一把炒黄豆,给战马补补……

    马林立志要建立庞大的骑兵部队,自然要注意战马饲料的种植。可惜的是,欧洲纬度高,夏季温度也偏低,加上处于“小冰河世纪”,不适合种植大豆(南欧倒是适合)。即使到了后世,英国和德国也不种大豆,基本从美国进口。

    北美双岛的纬度,大约和京津一带差不多,大约是适合种植大豆的,只是希望印度品种的大豆要耐寒些……另外,岛上也有很多橡树,很适合造船……

    而布雷顿角岛,貌似也适合种植黑麦这样的耐寒作物,对于大豆,马林有些拿不准。事实上,布雷顿角岛虽然和哈而滨(该死的地区字母化)接近,但因为处于海边,夏季温度没有哈而滨高。要是后世,也许适合种植大豆,可是,因为处于“小冰河世纪”,温度比正常情况要低一两度。所以,马林估计,布雷顿角岛这会儿可能不适合种植大豆。

    但是,布雷顿角岛也是有它的优势的。首先,它有煤炭和森林资源,很适合发展造纸。其次,它的面积足够大,足有1万平方公里。要知道,北美双岛加起来,也才500平方公里。

    有如此大的陆地面积,马林完全可以在布雷顿角岛上大规模养羊和养马。只要砍掉树木,在地面上多种些苜蓿草,就会出现大片适合放牧的草场。

    布雷顿角岛虽然夏季气温不高,但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气温也不低,绝不会像同纬度的东北那样零下几十度,有个零下十几度就很吓人了。但这里木材多,搭建畜棚成本也低。

    东弗里斯兰本土面积太小了,根本没有多少可以养马的地方。所以,马林需要一个养马的场地,为他养足够的马匹,好供应骑兵需要。但是,在北美陆地上养马很危险。被印第安人得到马匹的话,容易导致恐怖的呃印第安骑兵提前出现。所以,在和大陆分隔开的海岛上养马,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最初印第安人获得的马匹是西班牙人走丢的。而在布雷顿角岛上,马匹再走丢了,还是在岛上,不会自己游泳跑到大陆上去……

    等到三个美洲殖民地发展起来,到时候,格林纳达提供蔗糖和香料;布雷顿角岛提供纸张和战马;北美双岛提供大豆和战船,并充当入侵北美大陆的跳板……

    面对美好的未来,马林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