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兵军之事

    33、兵军之事 (第2/3页)

继而太史慈又不客气的在牛渚大营武库中取了上好的兵器皮甲装备这些军卒,还从粮库取了足够这么多人食用四月的粮草。

    对此,陈横倒也都不敢反对,很顺从的按照了太史慈之意安排。

    这又让朱卫心头暗暗高兴,幸亏是寻了太史慈帮忙啊,要不然靠他自己,只怕陈横不会这么任由自己来选兵调兵,随意获取军器粮草了。

    另外,在跟随着太史慈一起调兵的同时,朱卫对这个年月的实际用兵之事,也有了点概念。

    虽然在军令上只说是调取两曲千人的兵卒,可真正要调兵行军打仗,还是需要其他辅兵来帮着运送物资之类的。

    行军出战自然是需要立下营寨的,所以立寨所需的物资都是需要人力来搬运和修建的。

    再加上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千多人吃四个月的粮草自然也是需要人来搬运,这些可都不能让正式的军卒来运送,必须由其他的夫役辅卒来劳作。

    所以那真正调取的两曲兵卒,只是用来打仗的兵卒。

    否则这些兵卒平时行军已经很累了,要是再让他们来搬运物资,那到了战场上哪里还有力气打仗。

    不过,太史慈一下子要了五百辅兵,同时在挑选的时候也特别选了一些青壮之人,所以这些辅兵在必要时候倒也可以装备武器,当作军卒使用。

    故而在实际上,太史慈算是在牛渚大营里调用了一千五百精壮兵卒,这也是太史慈的小心思了。

    反正按照朱卫和太史慈的约定,这些兵卒基本上也都是由太史慈来统领的,可算是太史慈到了刘繇这边第一次能统兵,太史慈当然是想多多益善了。

    要不是两曲之兵再讨要一千辅兵实在太过分了,太史慈恐怕也不止只要五百辅兵。

    而朱卫在太史慈完成调兵等等之事后,便和太史慈商议了联络的方法,又从太史慈选出的两曲兵卒中先挑选了看起来聪明伶俐些的百多个兵卒,带了些干粮,便在第二日离开了牛渚大营。

    这些兵卒,朱卫自然也是准备带入历阳城的。

    毕竟在历阳要做的事情,只靠王语嫣带来的王氏私兵两百,人数确实太少了。

    要知道那历阳县城中也是有三千多袁军守护的,想来那吴景、孙贲即便是赴宴,身边也肯定会有护卫相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