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九龄秀

    第一章 九龄秀 (第2/3页)

戏台,搭建的有的简陋,有的富丽,自然收的分成钱也不一样。

    来到这里的戏船唱什么戏的都有,以南腔和北戏为主,还有些唱梆子、高腔、江水谣等十几种地方小戏的戏班子。

    这些戏班,大多是当天来,隔天走,若能在这里立得住三天以上,就可算得上是又有角儿又有料的班子了,只因为这里可不是别的地方,这里是霍都。

    天下曲部间流传着一句俗话:上京红不是真的红,霍都红才算红。

    文气汇聚之地的霍都,连看戏的人都比别的地方要更懂行、更挑剔一些。

    码头那一片彩旗有的绣着“丽声班”、“富春班”等,那是戏班子的名字,还有的是班里的伶人多少有些名气的,就挂着绣了伶人名字的绣旗,什么“小艳红”、“震天雷”之类的。

    在这一堆红红绿绿中,有一块旗子是银白的底儿,上面绣着硕大一朵绿色牡丹,花蕊金灿灿的,光是从这旗子上看倒是颇舍得本钱,竟然用了金线,旁边一个略小点的旗子,就普通的多,上面直接绣了“九龄秀”。

    虽然没有彰示戏班子的名字,但也有不少人知道,这是“牡丹社”的旗子,听闻从西边沿着松阳江过来,有点名气。

    旗子下面站着两个正当妙龄的女孩儿。

    稍小一点儿的那个女孩儿眼眉又细又长,双目明灿如星,肤白胜雪,两腮泛着桃色。

    乍一看似乎和普通人家的闺秀没有什么不同,但细看就看出分别来了。

    虽然这女孩儿眉眼还略带些稚气,但她的眼神太过灵动,一瞥一瞟之间似有风情,洁白的额前并没有梳着刘海,而是通通往后拢起,随意的在脑后扎了一个髻,露了一个美人尖儿,在这个年纪的普通女孩子还没嫁人呢,哪会这样梳头?

    她就站在那里,上身穿着淡绿半长褂子,下面则是扎了腿脚的月白色练功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