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援兵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四百五十二章 援兵 (第1/3页)

    大明内长城宁武关以西两百里,顺着内长城残破的关墙,有一处名为丫角堡的隘口,修筑在吕梁山边上,城堡并不大,不过一座四面黄土夯就的小小土堡,周围沿着山势有七个火路墩,组合成一个完善的防御阵地。静静的关河从古老的城堡下流过,蜿蜒向西,最后注入黄河。

    内长城是成祖年间在战国赵长城的基础上翻新重新修筑的,黄土混合着糯米等物夯就,远远看去,黄色的土岭上黄色的长墙和碉堡,几乎与山溶为一体,宏大而壮丽,多少民工的血汗铸就了这一抵御草原游牧民族的工程,每一段土墙下面,都埋着无数当初筑墙人的尸体。

    丫角堡是外长城和内长城的交汇处,因此处有山名丫角山,城堡就叫丫角堡了。大明朝廷在这里派驻了一个千户所,由大同镇和山西镇共同守御。延绵的内长城到了这里,与外长城结合在一起,从天上看下去,就像三道黄色的线条集中在了一处,一条向北,延伸向宣府;一条向西,遥奔延绥;而最后一条,侧曲折向南,就是内长城了。

    南明永历四年,这里的千户所早已荒废,因为年久失修,土墙上坑坑洼洼,脑袋大的洞随处可见,一些地方甚至干脆就坍塌成了口子。土堡中杂草丛生,房屋破败,屋顶上的茅草被大风吹得无踪,空余歪歪扭扭的房梁;羊马的粪便堆了满地,堡内空无一人,就连竖立在土堡中间那根巨大的旗杆,也从中断成了两截,木质的刁斗摔在地上。

    一切迹象表明,这处当初蒙古人视为天堑的隘口,已经成了坦途,一些人马的脚印和大车的车辙在东倒西歪的城门里外隐隐若现,更证明了这一事实。

    风吹过,卷起漫天尘土。

    距离丫角堡二十里外,砂砾化的尘土里,一群黑色的人影拥着大车,顺着荒凉的土路,缓缓向着丫角堡走来。

    远远看去,人影并不多,不过一百来人,拥着十几辆板车,车上捆绑着麻袋货物,其中有三四十个大汉身形健硕,提枪携刀,在人群中很是打眼,观其面色,容貌凶恶,满脸横肉,不像善类,似乎也不是什么正经商队。

    不过,正经商队,也没有走这条道的。

    不走大道,不过官家隘口,自然能偷逃一笔巨额的税,还可以躲过那帮兵大爷永远填不平的贪婪胃口,可不要小看这笔支出,它甚至高过一次远行的货物利润。

    但是小道自然也有小道的危险,野兽、响马、山贼、亦民亦贼的当地地头蛇,等等诸如此类,构成了走私贸易的种种危险,一个不慎,就要死人的,运气差点,一队人死光光都是常见的。

    所以世家大户或者良善商贾,没有完全的把握,不会冒险偷走小道,宁武关和雁门关虽然盘剥得狠,却胜在安全,图的就是一个稳字,所以这两年虽然丫角堡这边开了个口子,却是土匪横行,一般人不敢走。

    而这群人,恰好就是一群土匪。

    三四十人的汉子,押着两倍于他们人数的百姓,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捆成了麻花,哭哭啼啼悲悲戚戚,衣衫褴褛面带菜色,蹒跚着在尘土里前行,而一辆辆手推板车上,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铁锅瓷碗、衣服鞋帽,甚至还有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