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火中莲】第一四六章 被抛弃的督抚

    第四卷 【火中莲】第一四六章 被抛弃的督抚 (第2/3页)

    事情还要从秦国的穷兵黩武说起,先帝襄皇帝年轻时便立志统一天下,当时秦国的国力也确实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当时的尉皇甫旦认为,凭着大秦八十万的军队,无法同时应付两线作战,襄皇帝也深以为然。在襄皇帝即位前,秦国是没有卫军这一体系的,各州府的防御主要靠当地的府兵以及乡绅们组成的团练共同完成的。

    为了快速扩充军力,襄皇帝把这些府兵和团练们收编为卫军,派禁军加以训练,希望他们在未来的征伐中,代替四十万边军承担起守御国土的重则。当时为了收买人心,加强动力,襄皇帝把这些卫军的编制给的很大,统兵的军官也统统封为将军。

    要知道在襄帝登基以前,全国只有镇南、征东、禁军、御林四个将军。而卫军一成立,全国呼呼啦啦冒出了几十个将军。再加上中央和边军的都尉们普升一级,竟然足足凑齐了员大将。

    武官升了,官当然也要照顾。官也基本上齐齐升了一级。有个民谚说的是当时的情形:“尚书不如狗,将军满地走。”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一时间朝廷的官僚机构膨胀了两倍有余,军队编制也由八十万骤增到了二万。

    当时确实把武官的心气劲吊得很高,若是顺势开战,说不定会有个不错的结果。但襄皇帝遇刺了,后来先是诸争位,然后是救亡图存,在演变到双雄对立,直至今日的足鼎立。

    现在的问题在于,各地卫所和边军,其实早在十七年前抗击齐楚联军时,便已经被打小了规模。但战后朝中的掌权者们在接近二十年的时间,只是忙着争权夺利,拼命拉拢各方势力,没有人敢提出缩编军队这一不讨好的提议,还是按照原来的数额拨付军饷,当然空额便到了将军们的钱袋里。同样道理,也没有人敢提出精简官僚机构。而且庞大的官系统,看到一个个将军们吃的肥肠满脑,自然心中心中不满,这就给了彦博勾连官,集体贪污的机会。

    秦雷心中感叹,若是真想把这事情做好,没有一个强力的中央集权,是不可能的。

    当时秦国还算富庶,也能将养着这群蛀虫,但十几年下来,国库终于支撑不住了。去岁的一场战争,目地便是为了掠夺齐国的财富,为自己输血。老谋深算的赵无咎早就看准了这一点,故意示弱,把难以驯服的大秦九州还给秦国,又退避色,最终拖垮了难以为继的大秦军队不说,还给本来就岌岌可危的大秦财政背上了个大包袱。

    至于大秦国力日渐强盛这类的屁话,都是说给属下以及外人听的。

    卓正最后说了实话:“库里早就空了,夏税还有两个月才能收上来。卫所和官府都已经两个月没有发饷了,若是再拖欠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