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讲解艺术(二)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九十二章 讲解艺术(二) (第1/3页)

    杨老师见应聘的学员们听得如此出神,他说:“这类讲解语言艺术的风格特点是,情感含蓄不外露,遣词造句平实、质朴,不多用修饰手法,只是平平静静、老老实实地叙述事实,讲解景物,解析事理,显得厚重大方,有与人闲谈般的亲切感。”

    杨老师说了风格特点之后,接着又开始讲那母系社会的讲解词: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在摩梭人的母系氏族社会里,母系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宰,家庭财产由妇女继承,“孩子知其母,不知其父。”人们不结婚,无所谓丈夫和妻子,只是“阿注”即“朋友”或“同居者”。他们的语言中没有“爱情”这个词汇,故而也就没有所谓的“爱人”。这些来访的“阿注”,都是些男子,尽管他们和妇女们一样从事建房种田,照看孩子,料理家务,但他们在家里只处于从属的地位。他们是家庭的成员,可通常都不住在家里。男女不论在什么地方相会只要双方同意就可以成为“阿注”。白天干完了一天的活计,晚上就到阿注家过夜,夜深人静之后,男阿注到女阿注家,用预先约好的方式敲门或丢小石子在女子住的房屋的顶上。女方听到就悄悄地来开门,把男子带到自己的住房里。次日,不待天明,他就得悄悄离去。清晨,如果起得早,你可以看到摩梭村赛的山间赂或巷道里男人们正在匆匆忙忙地返回自己的家里。这是短期约会的方式。长期阿注就没有必要这样偷偷摸摸的了。去长期女阿注的家,男子可以从从容窄地到她家的正房里与她的兄弟、舅舅等寒暄聊天。入夜,当女阿注的兄弟、舅舅等逐渐离家去找自己的阿注后,便到女阿注的厨室共宿。长期阿注都有互换礼品的习惯,也有的男子帮助其女阿注家从事生产劳动,有些长期阿注感情较好,最后可发展到建立婚姻家庭。一时没有阿注的男青年,他们三两成群,或独自一人,去那些尚未有阿注或阿注外出的妇女家里串门,碰上谈得投机,当天夜里便在此留宿。找不到阿注的男子便到其他人家的马厩或牛栏上去住宿,因为自己家里的女且妹或甥女的阿注来过夜,自己住家里不方便,必须避开。

    摩梭人少年男女年满十三岁就要举行“成人节”,时间是每年正月初一的早晨。“成人节”上少女行穿裙子礼,少男行穿裤子礼,穿裙子礼在火塘的右侧举行,穿裤子礼在左侧举行,少年男女按传统要踏在猪膘和一袋粮食上面,在专选的成年人帮助下穿上新裙子或新裤子。这个仪式意味着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参加社交活动;猪膘和粮食则意味着她或他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愁吃和穿。在座的人,天论是客人或家里人都要给他们送礼祝福,他们还要到处找老年人叩头,以求长寿。

    阿注关系的建立很简单,即有“一见如故”,也有朋友相互帮助或母亲为女儿找阿注或通过媒人介绍,阿注关系的解除也很简单,只要男女任何一方不愿意,便可断绝关系。女方可以采取不开门或男方来访时不见面的方式拒绝,男子则只须不去女家访宿即可。引起关系破裂的原因,通常是由于双方或一方另有阿注。

    摩梭人一生所拥有的阿注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少的两三个,多的七、八十。长期的阿注是比较少的,最多的是短期阿注,短期阿注是指效主不长的阿注,一般不超过一年,短的甚至只有一两天。男女各有这么多阿注,所生子女只认母而不认父。在这种情况下,很自然就会产生异母同父兄妹因为阿注的事。大家都说,这种事是难免的,而且是为传统所允许的,是合道理的。现在,这种事例已很难找到了。至于舅舅与外甥女为阿注,同母兄妹为阿注,这种更为原始的婚姻关系,虽被认为不当,但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这种行为被人在背地里非议,但并不受到公开的严厉谴责。

    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摩梭人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