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儿时的往事(一)

    第二七九章 儿时的往事(一) (第2/3页)

去疲,老少皆宜。采茶季节,多挑五米以上的成年茶树,搭上木梯子上树,骑在树杈上采摘新芽尖儿。茶树幼小茶味不足,两道水后寡淡了,都喜欢爬上大树上去采。毕竟木梯长度有限。这样我们从小就学得象猴子一样的会爬树。说起爬树,现在我的手脚都还痒痒的,采老鹰茶叶、摘水果、捅板栗、打核桃、掏雀窝……爬树在我们小孩之中是一项让人认可的本领,是做男孩子的一门必修课。五到十米高的树,两手扣实,两脚掌夹紧,憋足劲一口气,几把就可以爬上树上去。十米以上的高树,由于太高,爬时得在中途多少歇一会儿,歇时就得靠大腿和手弯子盘实树身,让脚掌和手掌歇息,有丫枝的地方更好,可以骑在丫枝上好好歇着,全身都轻松。我们小孩中也有人非常厉害,不管多高的树一口气便可以爬上树,有这种本事的人在我们小孩子中不多,有这种本领的人每次爬树都惹人观望,令大人小孩啧啧称道。而对于我,爬树不是顶尖高手,也算是一流水平,除了双手合抱不了的大树,我都能爬上去,但我没有一口气能够爬上树梢的那种本领。”

    “田理麦,你爬树按你自己说都不是顶尖高手,那就别说了,还是说说你采老荫茶的事!?”汪银娥说道。

    “不,汪银娥,还有一种爬树的绝顶高手,要给你们说说!”田理麦说道。

    “还有绝顶高手?田理麦,那爬树的顶尖高手就已经那么厉害了,我都可以想象得出来,两手抱住树身,‘蹭’地一下就窜上树了。”汪银娥笑着说道。

    “那些绝顶高手,是专爬大树高树的,而且那些树即使十几米高,树干从下往上绝大部分都是丫疤和岔树的,爬树的人只能抱住树身的一半往上爬,我们叫爬‘半边树’,爬‘半边树’的人就是绝顶高手。”田理麦说道。

    田理麦顿了顿接着说道:“说起我小时候采老荫茶,那也是有许多故事的,我们家的自留山上,有一小片老荫茶林,都是七八米高的老树,爬树采茶对于我来说是件非常惬意的事,每次我都抢着去。我爸总是跟着我,从不让我单独去。我爬上了树之后,就解下挂在腰间的棕绳子,一头栓紧在树杈上,一头抛下树去。我爸就把装鲜叶的提篮系牢,然后把提篮拉上树,固在树桠上。这一切完成后,我便开始干正事了:采鲜叶。此时我便如一只顽皮的小猴子,一枝一桠翻摘鲜嫩的芽叶,跺跺树丫枝,把树摇晃得颤抖不已,老爸便在树下仰着头看看我喊道:‘麦儿,小心点!’。

    “待我采满提篮后,便把满提篮的鲜叶放下地,如果那天只采一提篮的话,我的任务便算完成了。我顺着树干‘嗦’的一下滑下地,常常惹得我爸假意生气地动手来打我,我一窜‘嗖嗖’地爬上了另一棵树,我爸赶紧说道:麦儿,别玩皮了,我们回家,你妈还在等着。

    “回到家里,我爸将刚采的老荫茶鲜叶交给我妈,我妈便开始把刚采摘的老荫茶叶放在一口锅里由传统办法揉制,揉制好之后,就摊在干净的篾席上,放在阳光下慢慢晒干,当然,如果遇阴雨天的话,就只有慢慢地在火上烘干。干透的老荫茶叶用棕皮包紧,一包一包悬在窗户外的屋檐下,与干辣椒、干豇豆、干盐菜、干红苕藤、风萝卜干等一起,成了我们上四台家家户户房屋上一道风景。夏天天气炎热,我妈每天都泡一大茶壶老荫茶凉着,我一放学回家,如牛饮一般喝下一茶缸红酽的老荫茶水,心底那感觉真是爽透了。”

    田理麦讲完了,蒋雯雯问道:“田理麦,既然你说老荫茶这么让你们火龙坪的人喜欢,那为什么没有人开一家喝老荫茶的茶馆?”蒋雯雯问道。

    “蒋总,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我原来也曾经问过别人,后来才知道,这火龙坪街上也曾经有人开个老荫茶馆,可是生意非常惨淡,除了开业之初一些人去品鉴之外,再也没有人光顾了,由于价格原因,那乡村里来街上赶集的人是不会去的。有人说,文人爱品茶,我不算什么文人,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