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夜郎之地(一)

    第三四五章 夜郎之地(一) (第2/3页)

石阡这里投资开发没有兴趣,我也是可以理解的!”蒋雯雯说道。

    听了蒋雯雯的话,田理麦知道蒋雯雯是想让自己离开,她要休息了。于是他站起来说道:“雯雯,我不想走?”

    “什么不想走?快走、快走、快走!”蒋雯雯边说边就将田理麦推出了门外。

    第二天早晨,吴总等一行八人刚从宾馆的自助餐厅吃完早餐出来,蒋副会长带着一名导游便来了。相互寒喧之后,

    那导游便说道:“吴总,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叫黄桂蓉。今天我们的行程就是先游览县城中的几处景点。”

    “好,我们先去一会儿房间拿一下东西。”吴总说道。

    待大家去房间里下来后,便坐上车出发了,蒋副会长坐到了王总的车上,黄桂蓉坐到了田理麦他们的车上。

    今天驾车的是田理麦,由于导游黄桂蓉要指路,她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首先来到的是万寿宫,到了万寿宫门口。将车停好之后,一行人便下了车。

    导游黄桂蓉开始了讲解。她说道:“尊敬的吴总,王总,蒋总和各位嘉宾朋友,欢迎你们来到古夜郎之地石阡,我们今天的第一站就是万寿宫。我想,在我们游览万寿宫之前,先介绍一下石阡。

    “石阡是大有来历的。石阡,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地区西南部,武陵山脉西南麓。全县总面积两千一百余平方公里,总人口四十六万,其中仡佬、侗、苗、土家等十二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

    “石阡古称山国,历史悠久,建置较早。秦赢政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置夜郎县于今县境西部,属象郡。两汉时期,属武陵郡、辖地牂牁。汉武帝时,在此设建昌县。隋朝,相继置寿州、充州、宁夷县。唐朝复置充州。元朝实行土司统治,至元初年,置石阡军民长官司于今县城,置葛彰葛商长官司于本庄葛商屯,置洋溪公鹅长官司于石固公鹅一带。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二月,建石阡府;设治于石阡总长官司,实行土流并治,隶属贵州布政司,领石阡、苗民、龙家坪、葛彰葛商四长官司。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经略洪承畴率取贵州。石阡于次年入清版图。康熙年间,实行改土归流。至雍正初年,相继裁葛彰葛商长官司、苗民长官司、石阡正长官司。光绪年间,裁石阡副长官司。石阡土司制度自此结束。至清末,石阡府直辖龙泉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石阡改府为县,沿习至今,原府属龙泉县改为风泉县,即今凤冈县。新中国成立后,石阡隶属铜仁地区。

    “关于“石阡”的得名,有这样的说法。一是说城南关外烟墩坡(现称为“打石坡”)一带草未初未开成路,尖石林立,约以千计,“千”加“埠”为“阡”而得名。二是说民国《石阡县志.文艺志》载有冯翰撰《石阡解》,文中根据“阡,田间路,南北为陌,东西为阡”的解释,以城西二十公里关口坪“仙人街”和城东五峰山下的“石路”,为石阡的得名。

    “石阡县城是贵州省人民政府命名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多处承载文化和历史符号的文物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阡万寿宫,又称江西会馆或豫章合省会馆,是江西商人在石阡活动的历史见证,是康乾盛世石阡经济繁荣的象征。以万寿宫为龙头,禹王宫、观音阁、龙王庙、玉皇阁、忠烈宫、启灵桥共同构成了占地35000平方米的古代建筑群。与这些建筑群相连的是古城老街、石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内有大量形成于明清的古街、古巷、古院和古桥。

    “自明清以来,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石阡多次出现外省移民迁入的潮流。外来文化和本地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形成了石阡多元的文化元素。既有当地仡佬文化、也有会馆文化、屯堡文化。来到石阡,我们既可以看到仡佬毛龙,也可以看到茶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