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六章 罗思思回归(二)

    第四五六章 罗思思回归(二) (第2/3页)

说道。

    罗叔叔笑了笑说道:“这酒文化,在我们火龙坪,可是有很久的历史了,我们火龙坪人一般是这样喝酒:一碗一碗的喝。喝一碗酒摔碎一个碗,几十人、几百人一起喝,一起摔碎碗。当然,有的时候也这样喝:一坛一坛的喝,几根小竹管插入酒坛,几人用小竹管一起‘叭’,叭就是吸吮。人们一轮一轮的排队'叭'。有的时候还这样喝:一排排的火锅,在热气腾腾的飘香中,手持酒杯,一口口的抿酒。火龙坪人也许是长期生活在偏僻的山里,喝酒的方式神秘怪异,别有一番韵味。

    “如果哪个山寨里,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热闹情境:几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在一起,手捧土陶碗,一饮而尽,在一遍‘摔’的呼喊声中,一只只的土碗落地,随着‘啪啪’声,喝彩声,碎片满地,欢呼如潮。这就是我们火龙坪有名的喝土家摔碗酒的热闹场境。那么,火龙坪的土家人为何这样喝酒?

    “说起来,话就长了。”罗叔叔停顿下来。

    田理麦和蒋雯雯听得兴趣渐浓,在以往,他们两人虽然见过那些场境,但却从来没有去想过思考过,这火龙坪人喝酒为什么要这样!

    “罗叔叔,你讲讲看!”田理麦说道。

    “哥,你不是要去与你师傅学唱山民歌吗?等会怕就晚了!”罗思思笑着说道。

    “山民歌,随时可以去学,我听听罗叔叔讲火龙坪的酒文化。”田理麦笑着说道。

    罗叔叔笑了笑便继续讲述:

    火龙坪在历史上曾隶属古代巴国,土家人都自称是巴人的后裔。据晋朝的常璩《华阳国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籍楚之灵,克弭祸难,诚许楚王城,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

    那日巴蔓子将军设宴款待楚国使者,宴席开始,巴蔓子将军脱掉上衣,赤膊抱起一坛米酒,倒入三个大碗中,一饮而尽,然后重重的摔碎了三个酒碗,入席者被巴蔓子将军的举动惊呆了,不知他怎样应答楚国使者,这时蔓子慷慨以答:“许诺,为大丈夫之言。然而,巴国疆土不可分,人臣岂能私下割城。吾宁可一死,以谢食言之罪。请楚国的使者把我的人头带回楚国,告诉你们的国君:吾用我的头换城池。”言毕,他举起利剑割颈自尽,头颅落地。满座大惊,全场哑然,肃然敬仰。

    “土家人视自己的先贤巴蔓子为大义凛然、笃诚笃信、救国救民的民族楷模。为追忆缅怀巴蔓子以身护国,摔碗自刎,就用喝摔碗酒来纪念土家人的民族英雄蔓子将军。千百年来,土家人就这样用土碗喝酒,喝毕摔碎土碗,在喝酒中缅怀土家先祖,传承土家人的精神,演绎土家人的性格。”

    罗叔叔讲完这段历史,说道:“这就是摔碗酒的来历。当然,现如今已经在我们武陵这一块传开了。”

    田理麦点点头,看着蒋雯雯说道:“雯雯,我们在百家竹林至上四台的中途可以考虑设置这么一个酒馆!”

    蒋雯雯说道:“麦,现在不是正在进行设计吗?你可以提出你的想法。”

    罗叔叔说道:“田理麦,你们的这个想法不错。今天火龙坪的土家摔碗酒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酒仪。你们可以在大型文化餐饮业店里作为一种文化体验产品,并注入民族歌舞演出,在歌舞中愉悦用餐,为旅游者和山外来宾增添民俗娱乐体验。”

    罗叔叔讲到这里看了看蒋雯雯接着说道:“摔碗酒作为一种区域民俗酒文化现象,是会深得山外人喜爱的。喝摔碗酒,菜肴不重要,喝酒者体验的是那豪气冲天的气场,得到的是排山倒海,气壮山河的豪放感染。因为饮酒中乙醇激起的兴奋与摔碗之刺激高度的契合,饮酒者随着酒精的刺激麻醉越喝越好豪爽,越摔越有劲,摔碗的‘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