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五章 游刃有鱼,敏之王讷

    二一五章 游刃有鱼,敏之王讷 (第2/3页)

,以后朝廷拨下赈济钱粮再还给人家即可!

    赈灾大事一语打发?将信将疑的王知府带着侯师爷一起去看,还真是,芜湖城里早就搭起了粥棚,大锅里熬制的米粥虽糙些,却也完全合乎朝廷“插筷子不倒,毛巾裹着不渗”的标准。

    那几家粮行王知府也曾亲自去探察,粮米更新鲜,难得还能保证粮食的源源不断,只是价格高出平日的三成!于在灾年,这勉强也算囤积居奇,可伙计们的藉口让王知府都没法张嘴,“看见城里的粥棚子没有,有三个都是咱们粮行的,你少吃一口就可能救活一条人命!”

    都说义不行贾,难得有义商啊,如此戮力同心,人定胜天!

    激动不已的王知府发帖子邀请几位粮行的老板,就在前堂好好的叙了叙积德行善的功德无量,拍着胸脯子说,必上请朝廷,“襄赞诸位义举”。本该手忙脚乱的赈灾,仿佛就无声无息的过去了,直到最后朝廷的钱粮拨下来,还债之时王知府才发现:舍粥也要自己出钱的!

    自觉被坑了的王知府正在火冒三丈之时,知府衙门却有贵客登门——巡抚高承爵大人的师爷。

    高巡抚是汉军镶黄旗人,也是有名的大清官,做扬州太守时,每到岁末乡民上门求福字为祥瑞。对这样的好上司,王知府一直心存仰慕。

    人来,交浅言却深,这位师爷很坦诚的告诉王知府:粮行是前任两江总督范承勋大人扶持起来的,现任的总督张鹏翮又把“以民济民”的模式发扬光大!

    明明是沆瀣一气大发国难财好不好?爷爷也是读圣贤书的,你们真当是傻子哄着玩吗?

    王知府虽恼火却无奈,那俩人的履历不用师爷背王知府自己都清楚,一个坐镇京城一个是顶头上司,坏了人家的买卖怕不只是自己的前程无亮,便是宫中的女儿乃至新诞的皇子外孙怕也堪忧!可就此罢手——

    看东翁的大脸盘都拧成了向日葵,还是侯师爷见机得快,笑呵呵的一句话圆场:三成的加价虽多些,只要不饿死人就是功德无量了!常言说得好:想要马儿跑,就得让马儿吃草!

    重压之下,能做妥协就算了不得,送别了师爷却看到了桌上一张三万两的银票——这他娘的也是草啊!

    三万两就交给了侯赢,修堤,能修多少修多少,奈何不得别人,咱求一个良心安然!

    他心安别人也安然,这十几年下来,芜湖的水灾闹了不下十回,回回都是萧归陈随!但王知府偶尔也曾疑惑,粮行里似乎源源不断的粮食哪来的?

    如今真相大白,贼赃啊!范尚书堪称大清第一国蠹,也不知去年见他的时候他哪来的正气凛然?

    “老侯啊,这是大好事啊,你急什么?”王讷抖抖手里的邸报,“就算牵扯到咱们芜湖,可咱们一来不知情,二来一分银子都没贪占过,大不了就是被朝廷斥责,对了,你赶紧叫工事房准备好修堤的账目,省的到时候手忙脚乱!”

    虽有指示,侯赢却没动地方,王讷是给了他银子,也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