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 扶持资金 上电视 机械化

    第六百二十一章 扶持资金 上电视 机械化 (第3/3页)

三四年就出来了。

    在监狱这小子也没吃什么苦,那些监狱里的犯人欺负谁,也不会欺负他一个以杀人罪进来的——谁都知道,干什么都是第一次最难,以后有了经验就容易了。犯事也是一样,有些人犯了一次事儿之后,因为后怕改邪归正了,但是更多的,就从此继续犯下去,直到被抓。

    所以别看这小子看着一脸忠厚的也不爱说话,在监狱还真人欺负。毕竟谁都怕万一给他惹急了,搞不好他来个再犯,自己就得提前释放出去——变成死人了肯定不用继续服刑。

    等侯大勇出来之后,满心是回归自由的欣喜。可是几天过后,他就不这么认为了。进过监狱的人,还是以杀人罪进去的,让不知情的人听起来,还是觉得挺吓人的。

    眼看他也到了说亲的年龄,又成了个老大难问题,家里就说干脆让他出去打工算了。

    谁知道,打工没几天,他就又回来了。

    这时候出去打工的,都是一个地方的人聚在一起,不知道哪个嘴快的把他‘杀过人’这事说出去了。人家老板也是怕麻烦,就给他提前结了工资,让他走人。

    被这一打击,等老高找到他的时候,他都在家闲了大半年。甚至连老高说让他来干活他都不来,说自己是杀人犯。老高就哈哈笑,你在老子面前说自己杀人犯,丢不丢人?老子亲手宰过俩都不说什么,你就是顶个罪还牛起来了,杀人犯是你这种人能当得了的吗?

    实际上老高之所以费劲儿找他,还是因为马超那句话,就是要个有点恶名的——将来这保安队要是有三个劳改犯,其中两个还都是杀人犯出身,以后晚上巡逻的次数估计都能省几趟。

    当然保安队两三个人肯定不行,不过燕飞可不打算专门组织个劳改犯保安队,剩下的人就准备要退伍的人员,毕竟受过训练的,更专业。

    只不过现在还不到退伍兵回家的年龄,以前的退伍兵大部分现在都有了安置。反正马上新一批的退伍人员就要回来了,燕飞这里又不太着急,所以老潘还没给他推荐人过来。

    至于干活的人,那根本不用找。现在小黑和张大娃已经到了,多两个人,大家当时就感觉不一样了。特别是黑子他哥小黑,原本对场里的情况就熟悉的很,在乡里人面也广,进来就能帮上大忙。

    上电视新闻这事儿影响还是挺大的,何况这次可是抱着一个二百万的大牌子上去的,第二天一大早,燕老板带着小宋,在场门口等着迎接几个客人的时候,来往的人离老远就喊了起来:“燕老板早啊,恭喜恭喜,上电视了啊!”

    那喊的声音回音都出来了!

    燕飞则是笑呵呵地:“同喜同喜,等下次有事儿咱一起上去!”

    他说的乐呵,听的人更乐呵:“那就不用了,过几天我自己也去上个去,市里上不了,咱还上不了县里的……”

    不知道的肯定当这话是吹牛的,不过燕飞和小宋肯定是知情的,听到这话顿时就更乐了。

    这是说的县里的电视台上,现在流行的广告:就是那种让人站农田里,吹嘘农药或者花费见效快效果好的那种。

    除了农药化肥,剩下的就是卖人吃的药或者保健品,让人吹嘘自己以前什么偏瘫老寒腿什么的,现在吃了那神药立刻就能下地干活了。

    这些广告都流行不是一两天了,县里电视台没那么多东西可以播出,这样的广告一次能播半个小时,选的那些农民也都是当地的,有的还有人能认出来是哪个村的某某某。

    上去拍广告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一口特别地道的乡音,听起来淳朴的很,只有极个别的,用的是三岔河乡式的普通话,听起来格外的带着喜感——拍一次能给几十块钱的,就是背诵或者朗读一段话,大家还是挺乐意的。反正广告的那东西,除非白送,否则花自己的钱是没人去买的。

    这个说上电视的,说的就是拍这样的广告。

    燕飞和小宋站在这里,凡是路过的,基本都得来一句上电视,还有恭喜发财的,看来这新闻效果还是挺明显的——当然,这也和电视能收到的台很有限有关,有些自制的电视天线,就是穿一串易拉罐顶上去,能收到地方台就不错了。

    等了没一会儿,一辆小客车开过来,两人要迎接的人就到来了。这次来的,可是几个好不容易才请来的客人。

    来的是市里的一家机械厂的技术员,目的是来商量一下做一套自动上料机的事儿。

    人不够,机械凑,这个谁都懂。有一套好用的机械设备,能省的人力就多了。别的地方燕飞可以多招人,但是喂牛上的事儿,燕飞觉得就没必要,不然人多嘴杂也不好。

    这个机械厂生产的设备和喂牛根本就不搭边,人家是生产工业机械的。

    为什么这些人会来这里,说起来也是好玩。燕飞这养牛场里的人说起来现在最高学历是刘进学,那是正儿八经的老牌大学生,但是他也不喂牛。剩下的学历高的,那就得说向蕊了,好歹是个中专生。

    至于其他人就不说了,黑子他们一帮人的初中毕业证都是有水分的。但是学历不代表想象力,一帮子年轻人天天和牛打交道,也并不能限制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当初河心岛开建的时候,不是采购了一批电线杆吗?当时负责的人是小宋,这家伙还特意去几个电线杆厂‘考察’了一下。

    最初他是好奇,这电线杆这么长一根空心的混凝土管子,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他去电线杆厂的时候,就去人家的生产车间观摩了一下。

    这一看,他就发现了一个事儿。

    电线杆厂的机械设备还挺先进的,有个什么上料机,能自动上料。就是混凝土搅拌后之后,用个铁皮斗子把混凝土装起来,用电带动着,从一头走到另一头,一边走下面的的震动器不停震动着,然后那些混凝土就自动流到了模具里,省事的很,一个人就能操作。

    小宋他们一开始进场,那可都是从喂牛开始的,一看到这个就动了脑子,这个玩意儿要是装到养牛场里,把饲料放进去,然后这么走一趟,那不是一个人就把牛喂了吗?

    当然现在场里还不行,这里还用的老式的食槽,高度上有点高,人家电线杆厂的那上料可不用这么高。但是现在新的养牛场就可以了,因为当初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在新养牛场建设的时候,食槽就没那么高了。

    这么一来,如果这个自动上料机可以改进一下,就成了机械化喂牛的设备。

    创业早有好处,是你比别人先行一步,机遇更多市场更广。但是也有坏处,很多东西没现成的,得你自己想办法。

    和机械厂这边是早联系好的,原本人家不乐意干,因为这个用途太窄。

    养牛场虽然不少,但是规模大的不多,而且现在一般的养牛场都用人力,一是现在人工便宜得很,几百块钱工资,有的是人愿意来干。

    二是还有些人觉得,机器终究是机器,没人喂的用心喂的好。而且机器容易出故障,三天两头的维修,有时候还会耽误事儿。

    也许有养牛的考虑过机械化这个事儿,但是估计也就是考虑,还没付诸于行动。也就燕老板不但眼光比较长远,而且该出手时就出手——反正迟早大家都要走上机械化的道路,反正那机器做出来也要不了多少钱。

    这个机械厂原本不愿意,但是耐不住小宋这人比较耐心,隔三差五地打电话联系。再就是现在场里名气大了起来,特别是最近的黄牛相关的新闻一个接一个的播出,那个机械厂自然就动心了——有个大养牛场能上一套设备的话,再往其他地方推广,有了样板也好说话。

    燕飞只是出面接待了一下,到现场看的时候就撒手不管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干,有小宋做个接待人就行,自己还得去上学呢!

    带上两包充当贿赂的牛肉干就去上学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