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故技重施

    第453章 故技重施 (第2/3页)

    蒙古马的体格不大,平均肩高在120CM至135CM之间,身躯粗,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肌腱发达,披毛浓密,毛色复杂,以青、骝和兔褐色为多。

    蒙古马的冲刺速度,确实不如高大的河套马,可是,蒙古马的优势也很明显: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一般情况下,蒙古在四个时辰内,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

    李中易在西北的时候,得过几匹蒙古马,他曾经专门做过实验:骑着蒙古马在草原上行军,可日行100~200里路,连续10余天之久,却累不垮。

    当然了,单骑轻装前进,和大部队带着辎重行进,实际上不是一回事。

    在开封的两年多时间里,杨烈费尽心机的让羽林右卫的步军士兵们,都学会了走马。

    自从李中易拿下了西北河套之地后,枢密院倒是没有亏待羽林右卫,分配给羽林右卫的战马,尽管只有区区几百匹而已,却也弥足珍贵。

    这些战马其实是给军官们配备的,杨烈索性把这些马都集中了起来,分期分批的教会了全体士兵,走马。

    没错,确实是走马,也就是骑在马上行军,而不是冲锋陷阵。

    这一次,拿下了榆关之后,得到了耶律安手上的一万多匹战马,恰好解决了羽林右卫步军长途跋涉的工具问题。

    主帅和顶头上司坐在一旁闲聊,参议官们却唇枪舌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他们吵闹的声浪几乎可以掀翻屋顶。

    嘿嘿,帅府都快变成了菜市场啊,李中易有趣的瞥了眼杨烈。杨烈恰好抬头,也许是察觉到了李中易的眼神有些异样,他笑嘻嘻的说:“学生一直记得老师的教诲,军事作战其实是一门非常值得深入探索和总结的科学。”

    李中易摸着下巴,没有吱声,心里却揶揄杨烈,臭小子,你懂什么叫作科学么?

    杨烈确实不懂啥叫科学,但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