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集:结识新友

    第三十集:结识新友 (第2/3页)

而且十分的关心自己的人每每想到这里,他心中就觉得人间到处有真情,人间到处有温暖。所以,处处留着真情,处处带着温暖,这是他感到和谐阌乡的最大感受。

    如今,隔壁的那个陈潇力,仿佛也像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不断地照耀着自己的面庞,让自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内心深处,但是,谁也不知道,会是他,成为自己的好友知己么?

    在心中,余夕就像上面介绍的六位大姐兄弟一样,虽然不同地方,但是却把他们当成了亲人。而陈潇力,也算是那样的一个人的。

    虽然只有半天,但是却已经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余夕相信,陈潇力会成为他下一个很好的朋友。

    贫穷,事业,患病,失意,这看似可怕,其实未必是件坏事。许多时候,只有当一个人跌到了人生的谷底,远离了欲望的喧嚣,才能彻底看清自己,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

    这就是亲人朋友存在的最大的意义了!

    晚上。

    今晚余夕的脸一直在发热,真不知怎么了.原本打算和林灵一起看电影的,没想到自己居然好困啊.

    “不会吧~十点还不够呢.天啊,今天变得真奇怪!不过早点睡也好,这样明天才好早起呢.”余夕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以前有同学问:为什么你们那么喜欢呀?其实,有时候喜欢是为了让自己更多的同学或朋友看到某些内心,而我,有时候转载是因为我喜欢这些优美的句子或者是它们给我很大的感触,于是我希望能够收藏它们,所以就喜欢了!或许你们在其他的某些地方看见过,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好的东西是不介意看第二遍的!而情人之间,却是很介意。

    所以,余夕于是决定不能够把这个想法说给林灵,不然要是林灵知道了,岂不是又要生气,又要吵架?

    前天,余夕看到了一个身边的大学生,让他深受启发。汪涵,一个充满学识的现代大学生,对于她的死亡,他无法给予太多的评价,但我们应该从中得以更多的启示。余夕总觉得她不应该就这样的去了,30年的人生,就因为挫折与生活中的不愉悦,或许这些无数的挫折在不断地打击与摧毁她的意志,但无论如何都应坚持下来,而不是就这样的离去。可是伊人已去,再如何的惋惜也不济于事。

    谈起这事情,宿舍的李筝大是感慨:“心理学术语“共生”可以很好地解释望瑞玲的行为。所谓共生,指两人无法离开彼此,他们之间或许有很多痛苦甚至仇恨,但两人就是无法离开,而要紧密地、病态地纠缠到一起。比较常见的共生现象多见于情侣和亲子这两种亲密关系。所不同的是,如果是情侣关系,它是相对平衡的,因两个成年人的力量是相匹敌的,但如果是亲子关系共生,那这常常是失衡的,这首先会是父母的需要,父母从心理上离不开孩子,假若孩子离开就像失去自我一样,会空虚,找不到存在感,所以会死死抓住孩子不放。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常常意识上会认为这是自己应该做的,但他们的内心中会非常痛苦,他们内心中会很渴望走向独立,但他们意识上会认为这是错误的,甚至他们自己都不接受自己走向独立的动力。”

    而陈泉冷面却道:“对于共生,我有很大的感触。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应该谁完全依赖谁,即使是有困难,我们也只能是依靠对方而已。家人是我们一辈子无法舍弃的,但儿女总会离开父母,我们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虽然说父母生养我们,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必须事事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

    宿舍舍长则是叹息道:“或许与家庭的成长环境有关,她始终跟从母亲的步伐,她似乎成了母亲的影子,对,是影子,不敢反抗,不敢脱离,因为影子是离不开本体的。父亲自小离开身边,于是母女两人便相依为命。作为母亲,失去丈夫之后,便把精神的依托到大女儿身上,于是总想与女儿在一起,甚至希望安排女儿前进的路线,这样就可以是自己有个依靠而不至于孤苦伶仃。作为女儿,在儿女当中排行老大,自然而然应该肩负起家中的担子,对于母亲,“孝”字始终在她心头作怪,因为那是她与生俱来的责任与义务,于是她顺从了母亲。”

    唯有刘宇同情的道:“他与与她的母亲好比两根平行线,各自有各自的理想,当母亲把她的理想强加在女儿身上时,女儿不得以接受,于是两根平行线被强硬地绑在了一起,从而产生了摩擦,致使被强加接受的一方产生了逆反,进而自己燃烧起来。”

    余夕心中感慨,惋惜。当一个人把她生活的梦想、激情与动力全部围绕另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她已变得不再是她自己了。这么多年,杨元元所作的一切都是在围绕着她的母亲,她始终活在一种压抑却无法释放的生活里,一旦这种压抑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它便会爆发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