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灞桥风雪望长安
第一章 灞桥风雪望长安 (第2/3页)
海宴清,为国擢拔人才乃应时之举,往年常科制科均由吏部考功司主持,格局浅显,今秋制科由礼部主持,吏部和御史台协助,诸司协同,相得益彰”
“也是,燕唐学堂院校均归礼部辖制,理应由礼部主持制科”马上有人附和。
“难道苏相公要亲自下场主持?”又有人问道,这谈天说地若无捧哏自是无趣,有问有答才是正确节奏。
“哪能啊,苏相公贵为政事堂相公,黄门侍郎,兼任礼部尚书,位高权重,国事繁忙,若亲自下场那也太抬举这些白衣士子了”苏八郎捻须冷笑。
“礼部也只派个郎中下场?”
“圣人和相公们已决议由礼部侍郎韩休主持,韩侍郎也是制举出身,如今下场主持也是佳话”苏八郎也不卖关子。
“如今朝中科举出身的越来越多了”有人感叹道。
“那可不是,每年有常科,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科目众多,这可是天下学子的福音啊”
“政事堂五相公,黄门监宋璟宋相公弱冠中进士,中书令张说相公制科考试策论为天下第一,苏颋苏相公,源乾曜源相公均是进士出身,张嘉贞张相公也是明经出身,各部堂主司和郎中们十有七八科举出身,如今引荐,征辟,流外,入幕越来越式微咯”又有消息灵通人士卖弄。
“虽然如此,可现今科举也可投状引荐,前些年不是有进士未考内定名次的吗?”又有不和谐之语传出。
“今次不同,今次可是糊名阅卷,礼部首轮淘汰,政事堂相公们再选拔,最后交由圣人会同有司裁决名次”苏八郎再次显示他的消息灵通。
“这样倒可选出真正的有才之士”众人均点头称善。
“此次进京士子人才济济啊”又有人叹道“河东王氏兄弟年幼显才,汴州崔颢诗名远扬,渤海高适诗意雄浑,均是一时俊杰啊”
话题又转向参考学子身上,有褒必有贬,立刻有人反驳。
“河东王维有才却心往佛门,与世无争,崔颢才思出众却浮艳轻薄,高适更是寒门出身,张嘉贞相公曾评此三子格局有限,倒是剑神府的杨秋郎君文武双全,侠肝义胆,少陵原的杜绾世代鸿学,前尚书左仆射韦安石相公之子韦斌游学多地,广访名师,此三子必入甲第”
“依某看,蓝田温钰郎君自幼苦读,年少入衙理事,神童录事那是圣人和相公们均交口称赞,兼之幼时父母遇贼而殁,少年即为亲查案,终擒贼以彰法制,孝名传播京畿,万年县裴耀卿裴令曾亲往征辟,却以学经未通婉拒,现入京赴考,入甲第不在话下。”
吴远黛吴七郎听闻温钰名字,不禁想起了现入住自己的宅院的租客之一,那个温文文雅人如其名的学子原来有如此坎坷经历。
“诸位不要忘了晋国公王守之子王瑄和楚国公姜皎子姜庆初,两位也是名师教授,听闻有人曾建议朝臣亲子需参与别头试,却未被圣人采纳,圣人笑言朝臣亲属若能从天下士子中脱颖而出更难得可贵”
众人提及名单越来越多。
“诸位可曾听闻命由天定,天下士子若能登龙门杏园探花,那是天授因缘,某等讨论之,是窥天意,慎言慎言”有持重者提醒。
“天下事天下人议,此天道也”自有人反驳。
“此次制科,聚集燕唐各道学士,天南海北,东府西道,说话那是个难懂啊,租住某宅的有个士子乃梧州人氏,那个说话某是一句不懂,最后只好比划来着,真如盲聋哑语”有人也说出趣事来冲淡尴尬局面。
“就是,听闻就连刚入户部县籍的远东都督府也有人赴考,还有安南大都护府也有乡贡入京,南蛮北夷,可通半经?”有人开始嘲笑。
“若他们也能入第,某是否来年也去试试?”众人大笑。
吴远黛嬉笑的看着这些无所事事的牙郎们,不紧不慢的饮酒吃食,看来今日是白跑一趟了,想着是否趁早回去,偷偷潜往平康坊找游侠儿吃酒去。
灞水清悠悠,灞桥空荡荡,折柳送别的人已各自分手,午时的阳光印着河水波光粼粼,灞桥也是一片金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