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五行造化太幽微
第八十八章 五行造化太幽微 (第1/3页)
众人徐行至平康坊摘星楼,三四百人的队伍,僧俗道俱全,很是引人注目。
抵达摘星楼前,却见一羽冠老者静候,却是道家茅山宗宗主,帝国五大大术师之一司马承祯。
“司马老神仙别来无恙”独孤心慈急忙见礼,这位可是老友,被魔师********伤了元神之后,司马老神仙亦千里迢迢至庙街诊治,此等恩情可不敢忘却。
“独孤明府大名传扬京畿,可是却忘了老道否?”司马承祯老神仙亦是笑意盈盈。
“司马老神仙清修研道,不敢打扰矣”独孤心慈亦延引司马道长入摘星楼。
一番寒暄客套,各自落座于摘星楼雅间,司马老神仙率先发难“独孤明府诗才敏捷,某在大明宫三清殿尚缺镇殿之词,还望独孤明府赐以诗句作贺啊”
独孤心慈心头翻滚,但知不不搞定这位道门大佬,今日只费心怕会付之东流,沉吟一下便得诗一首:
“元月一阳初动,鼎炉光满帘帏。五行造化太幽微。颠倒难穷妙理。
遇此急须进火,速修犹恐迟迟。茫茫何处问天机。要悟须凭师指。”
众人自是赞叹声四起,纷纷解读此诗句合乎道家经义,独孤明府奇才大德啊。
空海大师众人默然不语,见众人赞叹声渐息,遂又请求独孤心慈为佛家也赐诗句。
“独孤明府乃当世佛陀,佛性超然,某等尚望赐教”空海法师在庙街就为独孤心慈的那句偈语倾倒。
“达摩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独孤心慈苦笑“空海法师,某一凡夫俗子,对佛学的博大精深尚未窥一角,怎能信口雌黄?”
空海法师,俗姓佐伯﹐幼名真鱼。扶桑赞岐国人。十五岁学《论语》﹑《孝经》等。十八岁时,入大学明经科,学习《书经》、《诗经》、《左传》等著作。偶读《虚空藏求闻持法》﹐信佛而作居士。於奈良东大寺受具足戒,法名空海。在入唐前就已撰著了《聋瞽指归》、《三教指归》等著作,显露出了深厚的文化修养。为了更透彻地索解艰深的佛教密宗教义,作为学问僧与最澄等随第十七次遣唐使入唐交流法,几经曲折,到达长安。在长安期间,初住西明寺。遍访各地高僧﹐从醴泉寺般若与牟尼室利交流《华严经》等﹐又随昙贞交流悉昙梵语。翌年於青龙寺东塔院从惠果受献藏界和金刚界曼荼罗法﹐并受献法阿阇黎的灌顶﹐自号“遍照金刚”。获得了密教正宗嫡传名位和向后代传法的身份。
独孤心慈思忖一下,既敷衍了道家,便不能置佛家于不顾,遂笑意盈盈的答道“佛家现今百花齐放,禅学兴盛,神秀禅师曾有偈语: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某颇为感悟,后听闻在洛阳珈蓝寺尚有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更是拜服啊”
神秀禅师乃佛门昙宗首席,那句偈语空海法师亦有耳闻,但后一句思索良久却无迹可查,洛阳珈蓝寺亦早已损毁,再一思忖,怕这独孤明府乃托词他人,实为己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此偈境界明显胜于神秀之语啊,空海虽近来研习密宗,但对此偈的感悟亦是越品读越觉深奥。虽双手合十,赞叹“独孤明府不愧佛陀,此偈某必日夜感悟,他日若有精进佛法,必为佛陀所赐”
“空海法师乃佛门大师,吾等尘世一浪子,哪能明了佛家真意,只是佛道现共处一域,同居红尘熔炉,当携手参佛悟道,共窥天理,解俗世烦恼”独孤心慈谦虚。
“独孤明府真乃神人也,真主会保佑汝的”东市袄祠的清教徒也赞道,独孤心慈愕然。
众人喝彩,摘星楼特备素斋,冻豆腐炒蜜豆、素三丝、素炒黄豆芽、白菜炖豆腐、糖醋藕排、五宝鲜蔬、吉祥猴菇、如意节节高、蔓菁腐竹煲、白菜炒木耳、蒸春卷、素油焖笋、凉拌莴笋丝、杂菌汤,即使佛道两家皆是清修之人,亦是赞不绝口。
“听闻探花郎曾创有一道菜,名唤佛跳墙,不知是何等美味?”司马承祯仗着与独孤心慈熟稔,出口询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