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不相思便害相思
第九十二章 不相思便害相思 (第2/3页)
两步看看,叫声“好了,可睁开眼了”
杜莎莎闻言睁眼,却见眼前墨绿一片,伸手就要去取那琉璃片,独孤心慈赶紧闪到一旁,叫着“别拿开,适应一下就好了”
杜莎莎眨眨眼,左瞧瞧右瞧瞧,却无物事或人化为石块,很是惊奇,一会儿就适应了琉璃片色彩,装着盲人摸索到独孤心慈,摇着他的手臂说道“就知道天星哥哥对某最好”
“好了,那是必须滴,某要去做事了,过两日某回长安,汝去辽阳郡王府或万年县廨找某去,某给汝做好吃的”
独孤心慈终于恢复正常,拱手与纳兰妃雅和丽竞门的众人告辞,潇洒的转身离去,独孤心慈很快赶上了温钰等人,却听见杜莎莎跑到酒肆外大声喊道“上元节,天星哥哥要陪某和小雅逛花灯啊”
众人回首,却见一妖娆女子脸上挂着两片墨绿的琉璃片,很是奇特,独孤心慈也不慌不忙拿副墨镜带起来,这才回首与杜莎莎挥手,杜莎莎见其也戴个黑乎乎的墨镜就噗嗤一笑。
“这亦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啊”温钰与左慈也看得心惊。
一群人顺灞河往广运潭而去,独孤心慈明显不在状态,一会纠结一会儿傻笑,温钰很是忧郁“三郎,此次勘察后可就要动工了,汝需上点心啊?”
“某中箭了”独孤心慈叹道,答非所问“某中了一支叫爱情的箭”
“某不管汝是中了箭还是挨了刀,某等需速战速决”温钰怒吼。
“对对,速战速决”独孤心慈呵呵傻笑。
广运潭,位于灞河中下游,此地史称“灞上”地区,灞河和浐河自古有舟楫之利,为长安水上交通要道。汉武帝曾开挖了一条从长安潼关接连黄河的人工运河,长三百华里,号称“漕渠”,把江南和中原的粮食和财货,运往长安,保障京都的供给,成为京都长安的命脉。然而“漕渠”到了燕唐一代已经淤塞,燕唐虽然强盛,可是由于关中土地有限,随着人口的增加,每遇歉收之年,长安的粮食供应就成了大问题,此时圣人们不得不移驾洛阳,因为那里水运方便,可以调集各地粮食。
漕河,漕渠,都是运河的别称。之前,很少称运河。就像路,被称之为御道、官道的就有了专属的性质。漕河、漕渠为朝廷专属,运输的是关系到朝廷兴衰的战略物资,任何的商船、民船不得在这样的专属河道上航行。
漕运漕运,先得有“漕”,然后才谈得上“运”。开启“漕运”的圣人们的目光紧盯筑“漕”。把全国各地区征集的粮食物资由水路运到京都叫“漕运”。漕运用的船叫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漕粮、漕米;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漕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前隋文帝派他的大将郭衍对汉漕渠进行疏浚,引渭水从大兴城东流,经华阴到潼关附近入黄河。两年后再派重臣宇文恺将漕渠挖到两步至五步深,可通巨舫。此渠东通黄河,连接天下,隋文帝赐名“广通渠”。隋文帝还说:漕可通,民可富,叫它“富民渠”也不错。于一渠有了两个名字,单日叫广通渠,双日叫富民渠。
百年过去了,广通渠已不堪重负,淤塞严重,运力减半,但长安的需求何止增加双倍?重新疏浚迫在眉睫,于是圣人与相公们商议后,借温钰制科试题漕渠疏通疏的东风,于开元二年敕令工部协同京兆府启动修缮漕渠工程。
温钰的漕渠疏通疏,东段的要点除了疏通广运渠外就是于长安城东九里长乐坡下、浐水之上架苑墙,东西有望春楼,楼下穿潭以通舟楫,东可以接漕渠和渭河而来的纳漕粮船只,西可以沿漕渠至光泰门入禁苑,转送都城供给。
广运潭里现亦是舟楫繁忙,船桅蔽日,虽春节未过上元,但仍有上百小斛底船,这都是能载物万斤以上的漕运舟船。
“汉时漕渠能通四百料的船只,现今四百料船只能抵达渭河了”工部员外郎温钰叹道。
独孤心慈虽是浐灞两河之间的最大地主,却是首次来到这广运潭,既来之则安之,独孤心慈收起花痴之心,仔细勘察这已有千年历史的广运潭。
灞上烟柳长堤,关中风情广运。
现今广运潭宽有百余步,长约千步,称得上是烟波浩渺,琉璃百顷。
挖渠疏浚只是那时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