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露出真容(二)

    第四十七章 露出真容(二) (第2/3页)

干年后子初撒手人寰,无儿无女的他也不必担心受到朝臣们的报复。

    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的计策。

    最让朝臣们感到担忧的是锁城这六个月时间,老皇帝切断了他们和外界交流的渠道是想做什么,不会是要一锅端吧?

    要知道帝都是被禁卫军牢牢控制的存在,而禁卫军又掌握在老皇帝的手中,现在由拓跋子初调动,这明显是个不祥的信号。

    完成了玉玺的托付仪式,老皇帝拖着病躯退回后宫了,众臣心里五味杂陈,生出种种的心思,其中一些脑子迂腐不化的甚至在想,不会皇帝他是要效仿古之圣贤,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兄弟吧!可那也不对啊,毕竟拓跋子初并没有后人,百年之后他又要把帝位传给谁呢。

    众臣当然想不明白,因为他们完全不可想象老皇帝和拓跋子初之间已经达成了某种匪夷所思的交易。

    他们一个个都后悔死了,早知道是今天这样的结果,当初和拓跋子初走近一点不就好了,你管他是否爱亲近人呢,自己脸皮厚主动凑近乎啊,那么好的机会没有利用上,现在再想套近乎可就难了。哎,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吃。

    更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拓跋子初接过了玉玺,居然当着群臣的面大摇大摆地走上了高位,一屁股坐在象征着至尊权力的皇座上,看得慕容南、上官虹日、诸位皇子一阵心惊肉跳。

    他手持玉玺,微微笑起来,笑容冷酷看得人不寒而栗:“陛下信任我,命我代行帝责,我拓跋子初推却不得只能接受,在陛下不在的这段时间,一定会好好处理政务,将现在弥漫在朝中的不正之风彻底扫除,还一片清净乐土于世。接下来的几天,我会联合中枢省的官员陆续下达多项政令,任何人等不得违抗。”话说完,众臣面面相觑,距离颇近都看到了对方额上的汗水,也不知是谁第一个跪下:“臣领旨,护国公千岁千岁千千岁。”

    接着陆续有人跪拜,直到慕容南、上官虹日在内的所有人全部跪倒:“臣领旨,护国公千岁千岁千千岁。”大家都很识相,没有一个人在此时站出来扎刺。

    “好!”拓跋子初笑起来的时候,嘴角咧开的幅度很小,给人一种皮笑肉不笑的感觉,说不定他压根就没有笑,因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实在过于血腥了。

    ……

    帝都的天又暗又低,压得人喘不上气来,未来的一周时间,除了中枢省的官员在忙碌,几乎所有人都躲在宅子里闭门不出。

    一道大浪席就要席卷而来的,有能耐的人要各展神通来保命了!

    朝局混乱,寺庙关上了门以求清净。

    就连碌碌无为的普通百姓也依稀感受到了什么,一个个躲在屋子里,宁可挨饿也不愿意出门。

    街道上最多出现的人是巡逻的禁卫军,往常他们都是白天站岗,晚上巡逻,从拓跋子初代行帝责开始,他们白天也出来巡逻了,而且是一队一队走遍全城,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逗留在街上的“可疑”人等都会遭到严厉地盘查。

    风声变紧了,这是人们的直观感受;很快会有大事发生,这是人们的另外一个感受。现在再想跟拓跋子初攀关系明显已经来不及了,拓跋子初是一个无亲无故的人,他要做什么没谁能阻止的了。

    现在看,高达三十米的城墙宛若一个结实的囚笼,任何身在帝都的人都是笼子里的小鸟,想走都走不了只能任人宰割。

    上官虹日、慕容南等等一众文臣武将聚集在大皇子的宅邸内焦虑万分地密议着,他们的神色间都有着之前从未出现过的紧张,显然都被老皇帝忽然间下达的旨意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皇子的幕僚内,灵隐寺的和尚们已经不见了踪影,只剩下他以前笼络的那班社会上的奇人异事留在身边,却也没有几个是顶用的。他们都参加了这个绝密的小型会议,以智囊的身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