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子路出场

    第265章 子路出场 (第2/3页)

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以上是结果。

    “好样的!子路!我喜欢!”有粉丝见子路那个认真地样子,不由地力挺起来。

    也有人认为子路脑袋一根筋,较死理。

    “这种人还‘好样的’,好什么呀?一个小孩子的,也要别人给他下跪?给他爸下跪就可以了?他也掺和进来,要人给他下跪,都什么事啊?”

    “一是一!二是二!他也救了河莲,河莲就应该给他下跪。”

    “那?所有救过河莲的人河莲都要下跪的话,还不把人跪死啊?意思到了就行,给他爹跪了不就行了?你们这些人!真是!”

    “子路当时才几岁?他哪里知道那么多?我说!子路的要求并不过分!”

    “我也认为!子路的要求并不过分!相反!还显示出子路的可爱!”

    “我也觉得子路很可爱!没有什么可非议的!”

    “算了吧!你看看百度结果!说!子路临死的时候还要把衣冠整理整齐,然后才死!‘君子死,冠不免。’都什么人啊?这是脑袋不会变通!”

    卫庄公元年,即公元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帽子要戴好。就在他系帽缨的过程中被人打死,然后被砍成肉酱。

    方基石一边驾车狂奔,一边不时地观看直播。当发现河莲受辱的时候,恨不能一下子就飞过去,把那个中年人给杀掉。可是?此时的他与河莲至少相距两百里地,远水救不了近火。

    就在这时!镜头中出现了一个小猎人。少年子路不顾他爹的阻止,手持弓箭走了出来。在子路的执着下,他爹也只得站了出来,救了河莲。

    “仲由?子路?他不会是子路吧?”

    方基石也怀疑了起来。

    最后!他还是确认了!这个“仲由”可能就是后来的子路,两者的年龄很符合。

    子路比孔子差不多小十岁,此时的孔子十**岁,而这个“仲由”正好八、九、十岁的样子,能对上号。

    见河莲被子路救了,方基石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