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戏魂 (酉)

    第二百七十二章 戏魂 (酉) (第2/3页)

,有皇上的信任和喜爱,不必在意朝臣的诋毁打击。

    连成海觉得和珅的降职只是暂时的,很快就有新的机遇,机遇来临之前,怎样做皇上满意,怎样能把皇上的黑锅自己主动背上,才是为臣之道,至于救民于水火,匡扶社稷,伸张礼义这些东西应该是皇上考虑的问题。

    一想到母亲的死,一想到朝堂上那些置自己于死地的势力,和珅猛然有了大梦方醒的感觉,也明白下一步自己要如何去做。但让和珅更为惊讶的是,和连成海告别时,连成海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乾隆的信赖只能作势,并不能成事。你的身份特殊,做个富家翁终老最好,如果放不下,就要想通一件事,记住,没有天生的贪官,做贪官有时是为了自保,为了向皇上表达自己对权力没有非分之想。等你自己想通了,就会有强大的助力。”

    这恐怕是和珅听到的对贪官最特殊的解读,但连成海说得助力又指的是什么呢?

    一年之后,如连成海所说,乾隆再次启用和珅。而这一次,直接让他做了钦差大臣,赴云南查处云贵总督李侍尧贪腐案。之前,和珅入军机,带有很强的政务学习的色彩,但再辛苦,也落不下什么政绩。但这次外放查案,性质就不同了,案子办得漂亮,是实打实的政绩,凭着这政绩,和珅可以在朝堂上确立起自己地位,借着查案还可以笼络自己的人脉,可以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

    从北京到云南,即使走得快,也要两三个月。和珅在官场上没什么故交,一路上少了很多应酬,也轻松了很多。路途之上,就只有看李侍尧案的卷宗,可越看和珅心里越没了底气。在和珅之前,已经去了三个钦差,有都察院的御史,有吏部抽调的郎官,都是以通达干练出名,可见乾隆对这案子的重视。

    可那三位,在云南查了半年,一无所获。想想其中的原因倒也简单,李侍尧在云贵总督任上,已经干了五年,云南官场上的人物,大多是他的亲属故交,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大家手上都不干净,这卖主非但求不了荣,反而会把自己折进去。所以自然铁板一块,查无可查。

    而李侍尧真的有贪腐行为,他一个几十年历经风雨的官场老人,自然做得非常隐蔽,没有知情者,没有切实的证据,又如何能扳倒他?想想自己,一没有查案的经验,二没有称心的帮手,三没有官场的朋友,这如何能办得成呢?想想出发前乾隆对自己的叮嘱,揣摩的出,乾隆顾忌的是李侍尧在云南势力庞大,军政大权在握,有尾大不掉的嫌疑,关键他还是个汉臣,乾隆不放心。至于贪腐的指控,也许就是子虚乌有的,这又该如何查呢?这回和珅是真正理解到连成海所说的,乾隆的信赖只能作势,并不能成事是多么的正确。

    和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