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蜃海 (子)

    第三百五十八章 蜃海 (子) (第2/3页)

个风沙漫天的地方,沙漠之中天气的瞬息万变,追蜃人们早已领教。但这无法解释发生在旗帜身上的问题,这一切只有等采集完所有的数据,重新代入公式才会有结果。

    可仅仅一个小时的数据演算,就让陆炳林在沙漠中央停留了三天,不休不眠,直到补给耗尽才返回了试验基地。

    这三天里,陆炳林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数字陷阱。观测点所有的气象数据代入公式后,无法反推回实验基地的坐标,相差有几百公里,这绝不是数据采集的误差所能解释的。陆炳林不得不面对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自己的数学模型是错误的,另一种是海市蜃楼的出现完全是随机的,没有规律性可言。

    观测和预知海市蜃楼的出现,是公式存在的基础,如果数学模型出了问题,那自己多年的研究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如果是后一种可能,则意味着这项研究本身就毫无意义,但陆炳林又永远也不能接受偶然性,随机性这种东西。巨大的挫折感让陆炳林一夜之间老了十岁。

    看到陆炳林的颓态,追蜃人们也急在心里,一个伙伴的说法让陆炳林再次燃起了些希望,他猜测陆教授的数学模型本身并无太大问题,造成巨大偏差的原因是沙漠中存在着未知的干扰源,正是这种干扰让卫星电话短暂的失灵,那它也完全有可能影响海市蜃楼的成像。陆炳林联想到之前的海市蜃楼目击报告里,经常会提到伴随海市蜃楼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的天气状况,这也许真的是误差出现的原因。

    但猜测并不能证明事实真相,陆炳林决定实地考察,找到这神秘的干扰源。而干扰源的位置也不难确定,那个因为误差而出现的坐标,一定是离干扰源最近的定位点。

    陆炳林近似于疯狂的想法遭到了追蜃人们的一致反对,倒不是出于对他想法的否定,也不是因为缺乏补给,理由只有一个,那个坐标点的位置太骇人听闻了。

    这个坐标点几乎在整个沙漠的中心,坐标周围分布着几个掩埋在黄沙下的古城,当然也包括历史上让人谈虎色变的魔鬼城。虽然一千多年前的绿洲曾见证过古城的富足和繁华,但沙海之下此时再无一丝的生气。无数的商队、探险家、逃匪、叛军、盗墓者、边防战士在这里销声匿迹,令人记忆深刻的是二十多年前的彭加木,与十多年前的余纯顺。

    这里是沙漠风暴的肆虐地,是没有任何动植物存在的生命禁区,是正午可以烫熟鸡蛋,晚上万物成冰的极端气候区。不要说驻守在这里进行观测研究,就是装备齐全的专业科考队,也常常有进无出。

    更令人绝望的是,这样的坐标点不止一个,而是多达四个,虽然相距都不过百十公里,但必须一个个排除。在这片沙海,穿越一次如有幸运女神的眷顾还有可能,穿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