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初遭难(五)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风雨飘摇初遭难(五) (第1/3页)

    胤祥说,为了生存,他必须反击。必须把自己变成最鄙夷的角色,必须狠下心来做自己最不齿的事情,必须把自己的心变的坚硬,必须让自己变得无情,必须强迫自己视人命如草芥,必须做到斩草除根,必须习惯媾和联纵,必须适应兔死狗烹,必须玩弄权谋,必须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

    我说,把最真实的自己留在家中,外面的风雨我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康熙大帝这一生精彩绝伦,建立了旷世功勋,可他这一生最大的败笔无疑是没有处理好皇子们和皇太子之间的关系。

    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为了稳固中央集权而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大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不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

    据史料记载,胤礽被废是父子矛盾量变达到质变的结果。至于导火索,倒是有这么几件事情。

    首先,胤褆等皇子向康熙报告了许多太子的不良表现:他暴戾不仁,恣行捶挞诸王、贝勒、大臣;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奶妈的丈夫、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属下等。种种不仁的表现,都令康熙非常不满。这些报告,有些是不实之辞,但是康熙帝深信不疑。最重要的是,他不仅为太子的暴行所气恼,而且不满皇太子的越位处事。

    其次,康熙帝巡幸途中,刚满8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腮腺炎,康熙帝十分焦虑,皇太子却无动于衷。康熙帝一方面疼爱年幼的老来子,一方面又回想起十多年来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康熙二十九年七月,乌兰布通之战前夕,康熙出塞,途中生病,令皇太子与皇三子驰驿前迎。胤礽到行宫给皇父请安,看到天颜消瘦,竟没有忧戚之意,也没有良言宽慰。康熙认为这位皇太子不忠不孝,让他先回北京。当时只有16岁的胤礽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皇父的不满,但是康熙认为这说明皇太子不孝,不堪重用。这便是康熙隐忍太子的起点。康熙气愤地责备皇太子对亲兄弟绝情绝爱,但是皇太子不仅不接受批评,而且蛮横地与皇父顶嘴。

    再次,返京途中,康熙帝发现皇太子夜晚靠近他的帐篷,从缝隙向里面窥视,便立即怀疑皇太子可能要弑逆。这件事也刺激康熙帝下决心立即废掉皇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