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章 中国学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八百章 中国学者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2/3页)

略微超过大学生的水平,达到了普通研究者的水平,没有付出大量的努力,那是不可能的。”

    “要我说,杨锐是凭着这股子钻劲,从刚刚好于门外汉的程度,变成了一名合格的研究者,他是从外围到自己上手,从小实验到大实验,从打下手到扛大梁,一步步成为实验室中的骨干的,有的人只看到了他学习的速度很快,觉得都是天才使然,但我想说,你们见过哪个天才是不经练习就能超人一等的?”

    “我到美国以后,我看大家都很喜欢体育,喜欢橄榄球。我就很好奇,橄榄球员是只需要好的身体条件,不需要练习就能成长,从而成为明星的吗?”

    “科研是个很漫长的过程,我并不赞成杨锐这种不断给自己施压,快速提高的方式。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的拼劲!”

    “用半年的时间完成PCR,用一年的时间达到一流研究者的水平,你们看到的是时间,看到的是不可能,我看到的,是杨锐流下来来的汗水,他半年时间,流的汗水普通研究者三四年,四五年都多,他还有足够的能力优化实验,不断的探索新方法,如果因此而惩罚杨锐,美国的法律就太不公正了。”

    王永的话铿锵有力,坚定而朴实。

    肯尼斯虽然站起来诘问于其,却也只是让王永的话更有说服力了。

    肯尼斯脸黑如碳。

    按照常理,这种主观性证词,虽然威力巨大,却是很容易在提问中失衡,以至于伤到自己。

    肯尼斯怎么想也想不到,王永为什么能如此的坚定,又如此的圆润,以至于让他都找不到破绽。

    美国大律师肯尼斯阁下并不知道,在中国,有一种演说叫劳模先进事迹报告,它由劳模先进事迹材料组成,在劳模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中淬炼,讲究的就是朴实无华,大巧不工,极具感染力。

    区区美国律师,即使是年薪千万的大律师,也不可能破除此等超强法宝。

    否则的话,美国也不需要麦卡锡和他的麦卡锡主义了,苏联和拉美地区的输出革命也不至于令资本家们闻风丧胆。

    继蔡教授、伍洪波学部委员,王永教授和唐集中教授之后,中国学者们也正式找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