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核心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核心 (第2/3页)

    大多数科研者,其实都是隐性的自闭患者,他们关注自身,关注自身的研究,关注自身研究的外部评论以及外部环境,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而能管理实验室的学者,能够指出科研方向的学者,本身就对其科研能力,做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系统的管理,那就更少人做到了。

    在老曹看来,还不到30岁的杨锐,能做到这一切,几乎已经是确定了飞黄腾达之路。

    在杨锐看来,乱糟糟的头发和乱糟糟胡子的老曹,就像个洗干净的拾荒者

    笑着点了点头,杨锐寒暄道:你们的研究所真够大的了,基建费就够我用二十年的了。

    同样是院士的实验室,有的是一栋楼,有的是一栋楼组成的研究所,也有的是拥有十几栋楼的研究院,就像是朱院士的所在。

    老曹很能理解杨锐的感慨,微笑道:朱院士的研究所的年代久了,咱们脚下这栋楼还是苏联援建的呢,不过,要说研究经费,谁都不敢说自己就能拿的比杨主任多,您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去年拿到了两百多万的经费吧。

    主要是学校给的,另外还有可口可乐捷利康之类的外企的赞助。经费都是公开的,虽然不对公民公开,但是对公务员公开,想问都能问到。

    老曹听着杨锐说话,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笑道:外企的赞助可没听说几个人能拿到的,您有空可得教教我。

    您说的,我也是因缘巧合。杨锐谦虚着,走进了会议室。

    进门的一瞬间,杨锐就感觉到有无数的视线射过来。

    一间屋子里十几个人,都用各色的表情看向杨锐。

    其中大部分其实是杨锐见过的,或者是某次学会,或者干脆就是北大的教授。

    学术圈子就是这样一层一层罩起来的,局外人永远不得其门而入,而圈内人是绕的早就不想绕了。

    朱院士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位置并不显眼。

    不过,任谁将目光扫过去,都不会漏掉这位温吞水的院士。

    事实上,当大家看够了杨锐之后,还是会自觉不自觉的将目光投向朱院士。

    杨锐来了,我给你介绍一下,这里总共12位,是我组建的生物学的小组,大家对你提交的发展纲要很感兴趣啊。朱院士等大家将杨锐参观的差不多了,才慢悠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