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8 加班加点

    398 加班加点 (第2/3页)

大国立刻进行可行性讨论,继而互相沟通,最终确定拦截计划。

    为完成该计划,美俄各贡献一门尚未列装的电磁炮,炮弹则是12.7毫米弹头——注意是弹头而非子弹,反正宇宙中没有空气阻力,只要能从电磁轨道上发射出去,无论弹头是什么形状都不影响弹道。

    除了从军工厂搞来的弹头之外,还弄来了一大批十克左右的轴承钢珠充当弹药。

    电磁炮需要足够的电能驱动,若使用传统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电能,需要的面积实在太大,光是向太空运送电池板,就要占掉相当一部分运力,这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承受的结果。

    为此,中方贡献了两台小型液态金属反应堆。

    这种军用反应堆一直秘而不宣,美俄两国的情报部门只是从侧面了解到中方可能拥有这种反应堆,却一直没拿到确凿的证据。

    若不是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反应堆,一哥肯定不肯大出血。

    其实微堆才是最适合用在航空航天工程上的反应堆,但是微堆输出功率太低,根本带不动电磁炮,多堆联动需要的数量太多,时间太赶根本来不及制造,所以只能退而求次,弄两座液态金属堆顶上去。

    电磁炮必须安装在稳定的武器平台之上,而目前最稳定的空间平台只有两个,一是国际空间站,二是天宫。

    驻守空间站的宇航员们立刻行动起来,进行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各国顶尖专家以最快速度,设计轨道炮与空间站的连接装置。

    然而空间站不是宇宙战舰,经过计算发现,电磁炮连续发射产生的震动和后坐力,不仅会影响空间站的正常姿态,还有可能影响空间站的整体结构,从而威胁空间站的安全!

    最终的结论是电磁炮无论如何都不能安装在空间站上!

    为此五大国再次展开紧急磋商,不过会上只有中美俄三国说话,已是昨日黄花的英法,很识趣地闭紧嘴巴。

    讨论的结果是必须为电磁炮定制武器平台,全球拥有航天能力的国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